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4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测绘学   1401篇
大气科学   548篇
地球物理   1308篇
地质学   2529篇
海洋学   718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319篇
自然地理   4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工增雨已有60余年历史,虽已取得很多成绩,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典型问题如作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及其与效果检验有脱节.控制论研究如何对系统施加控制作用使其表现出预定行为.作者研究工程控制论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与建模问题,将工程控制论引入人工增雨作业,称作“局部控制”方法.以冷云的人工催化过程为例,以单容加延迟的过程来简化单块冷云催化核化过程,建立了有反馈的冷云催化框架模型.根据效果调整催化剂的播撒率以实施控制作用,使作业后的雨云关键参数达到预期值.这种“局部控制”方法,可使现有作业更科学化和客观定量化,只在作业设备中增加一通讯单元和作为传感/变送器以及控制器的一套专业软件即可.“局部控制”方案也可嵌入以自然控制论为框架的大范围全面全程控制问题中,简化作业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2.
移动通讯数字地图系统的数据采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移动通讯数字地图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分析,叙述了各类数据的采集流程及其质量控制,可为通讯部门的数据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控制基标在地铁建设中的作用和测设步骤,总结了铺轨基标归化改正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计算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在VB6.0环境下编程,实现了归化改正点位的自动判定以及改正值的自动计算,介绍了编程原理,并提供了流程图及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94.
To meet the authorization administration requirement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tends the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 dimensions and establishes a new access control model ED-RBAC(Extended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for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We propose an extendable hierarchical authorization assignment framework and design effective role-registering, role-applying and role-assigning protocol wit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cryptographic systems.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plify authorization administration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mputerised development control and approval system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ntrol Department, City Hall of Kuala Lumpur, with stress on the GIS architecture developed within the system. The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6.
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换能器安装在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处,由结构和换能装置构成隔震换能结构体系,它既可以将地震输入给结构的部分能量转换成液压能,实现地震能量的转换,又能减小隔震层的水平位移,降低对隔震层的技术要求,降低造价。本文详细研究地震输给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能量在体系各部分的分配,并与普通隔震结构对比,从能量的角度揭示隔震换能体系的换能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997.
土木工程结构鲁棒控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结构控制的发展,指出发展结构鲁棒控制策略的重要性。重点评述了结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和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需进一步发展主动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DTMD)和主动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DTMD)控制策略、此外,评述了结构鲁棒控制的设计准则与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在风与地震作用下的统一自适应主动鲁棒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98.
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的滑动模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简化滑动模态控制方法.即在滑动面的没计中忽略非匹配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一个顶层放置AMD系统的五层弹塑性建筑结构进行了主动控制数值分析.考虑了结构层屈服位移的不确定,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简化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结构参数相对于期望值的变化幅度为-40%至40%时.简化方法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多维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理论研究与震害经验表明,地震时结构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平动与扭转耦合的空间振动。本文提出了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部分状态反馈次优控制策略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策略,以Marlab和Simulink为平台,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反应进行半主动控制。对-6层双向偏心框架结构进行控制效果仿真分析的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2种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emi-active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a multistory building with a podium structure using multiple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s manipulated by a logic control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three phases on a seismic simulator with a slender 12-story building model representing a multi-story building and a relatively stiff 3-story building model typifying a podium structure. The first phase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assess control performance of using three MR dampers to link the 3-story building to the 12-story building, in which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controlled two building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two buildings without any connection and with rigid connection. The second phase is to investigate reliability of the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and robustness of the logic control algorithm when 2 out of 3 MR dampers fail and when the electricity supply to MR dampers is completely stopped. The last phase is to examine sensitivity of semi-activ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wo buildings to change in ground excit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ultiple MR dampers with the logic control algorithm can achiev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eismic responses of both buildings. The proposed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is of high reliability and goo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