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9篇
  免费   1203篇
  国内免费   925篇
测绘学   629篇
大气科学   1215篇
地球物理   3700篇
地质学   766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400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岫岩-海城5.4级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解与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n、Pg初始波初动符号,利用乌尔夫网上半球投影,用作图方法求解了岫岩-海城震区(1999年1月-1999年11月29日)主震前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ML≥2.5)的41个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结合前震记录的某些特征,对主震前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震源错动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2.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4 4 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川滇次级地块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使用 771次 3级左右地震的滑动角λ参数统计确定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并用中强地震P波初动解的N轴仰角的统计分布结果得到的震源断层错动或滑动型式去佐证。拟合中强地震的矩张量速率式 ,计算了川滇次级地块各地震构造区的年均滑动速率 ,并进行比较。根据 1980— 2 0 0 1年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和滇中地块边界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定期复测结果 ,分析了水平和垂向年均形变速率。川滇地块间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川青地块的运动方向为SEE。雅江地块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SSE ,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率更大。滇中地块承袭雅江地块的运动方向 ,略偏东。密支那滇西地块压应力场有 2组优势方向 ,存在向NE方向的推挤和SSE方向的逃逸 ,活动速率大  相似文献   
113.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分区讨论了河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5.0级地震前的ZL值,结果表明:开始出现活跃(平静)异常的时间集中在地震前1—2年,结束异常的时间在地震前一年内,集中于0—4个月。同时提出了异常的定量指标以及发震类型。  相似文献   
114.
邯郸磁山井水氡异常与华北两次中强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邯郸磁山井水氧值都出现趋势性高值异常变化。应用水氧异常的滑动平均值和从属函数的判定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磁山井水氧值的中期异常与华北地区的这两次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出现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5.
介绍了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数据库的开发状况,从历史强震、近代强震及强震震源深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国及邻区板块构造以及应力状态、壳幔结构的东西部差异对我国强震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公元1900年以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震呈现出大梯形格局,而公元1900年之后我国强震则以西部的巨大扇形为主要特征,其中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分别位于大扇形的2个顶点处,即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缅印交界地区.就我国强震所特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我国强震的线性以及区域性迁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线性迁移模式又可细分为前进跳跃式和钟摆式.对文中涉及的强震迁移机制分别利用断层破裂、弹簧-滑块、壳幔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6.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和震级之间大致满足对数线性的统计关系 ,强震活动呈现指数型时间分布的加速特征。这种强震加速活动特征可以用含多个震源体的孕震系统的强震成组活动模型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7级以上大地震 ,其释放能量占全部总能量的 95 %以上 ,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强地震。从活动地块的整体来看 ,强震活动不仅显示出显著的韵律性特征 ,而且其高、低起伏基本上与中国大陆地区一致 ,只是强震活跃时段有时稍长于中国大陆。各轮回强震活动都有各自活动的主体地区 ,反映了不同活跃期内地块的不同活动方式。文中还从现今地壳运动角度 ,讨论了活动地块运动速率与强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18.
There are 54 sites employed by ITRF2000 for ITRF2000 orientation. The deficiencies are obvious. First, these sites cannot well represent the rotation rate of the earth crust because there is no selected site in five out of fourteen tectonic plates and three of fourteen plates only have one site each. Second, the to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crust is non-vanishing in ITRF2000, even though it is declared that No Net Rotation (NNR) with respect to NNR-NUVEL1A is imposed on ITRF2000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ations of ITRF2000. So the NNR condition in 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CTRS) realization cannot be satisfied in ITRF2000. In this paper, the criteria of site selection for estimating the Euler vectors are suggested; the Tisserand system constraint equation in ITRF construction is derived; and as a product, the global plate motion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ITRF2000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19.
A hybrid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 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is presented and applied to model the ground motion on stratified alluvial valleys under incident plane SH waves from an elastic half-space.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ingle-layer integral representation for diffracted waves. Refracted waves in the horizontally stratified reg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linear superposition of solutions for a set of discrete wavenumbers. These solutions are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Thomson–Haskell propagators formalism.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ntinuity of displacements and tractions along the common boundary between the half-space and the stratified region lead to a system of equations for the sources strengths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plane wave expansion. Although the regions share the boundary, the discretization schemes are different for both sides: for the exterior region, it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integration of exact Green's functions for displacements and tractions whereas for the layered part, a collocation approach is used. In order to validate this approach results are compared for well-known cases studied in the literature. A homogeneous trapezoidal valley and a parabolic stratified valley were studied and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computations was found. An example is given for a stratified inclusion model of an alluvial deposit with an irregular interface with the half-space. Results are displayed in both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 Thes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later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locally generated surface waves i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lluvial valleys.  相似文献   
120.
利用频谱解混叠方法实现超分辨率影像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钦桂勤  耿则勋  徐青 《测绘学报》2003,32(2):143-147
基于信号处理的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技术,可以消除由影像系统引起的影像模糊和退化,同时恢复出光学权限外的频谱信息。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技术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对影像配准与运动模型估计在超分辨率影像重建中的作用给予简要介绍;接着根据连续傅里叶变换(CF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频谱混叠关系及CFT位移性质,推导出频谱解混叠的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模型;最后采用文献中的运动模型估计方法和本文的重建算法,对几组数据进行实验,获得了空间分辨率提高近1倍的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