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9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904篇
地质学   2293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分析的梁—弹簧系统模型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由若干管片及其间的连接螺栓组成。在其断面受力的工程设计中,目前普遍采用梁-弹簧系统模型来模拟其受力性态。其中,梁可分成直梁和曲梁两类。本文在考虑弹簧刚度的轴向、切向和转动效应的同时,从卡氏(Castigliano)第二定理出发,给出了梁-弹簧模型的矩阵式,并论证了直梁-弹簧模型与曲梁-弹簧模型的一致性关系。在数值模拟计算过程中,还考虑了地层反作用力非线性情形和管片接头转动刚度正、负弯矩时的非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952.
流变性软土地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与刚度计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文华 《岩土力学》1998,19(4):25-30
建立了线性粘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并给出了地基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计算公式。文中以上海香港广场北块地库深基坑工程为例,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将原设计的理论计算值、实测值与本文采用时效性地坛模型的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效性地基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反映出该地基模型在流变性软土地落中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53.
Although the galvanic distortion due to local, near-surface inhomogeneities is frequency-independent, its effect on the magnetotelluric data becomes, in a 3-D structure, frequency-dependent. Therefore, both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and the phase responses are disturbed, and a corr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prior to the 3-D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retrieve the 3-D regional impedance tensor. In many cases, the structure is 2-D for depths corresponding to a first range of periods and 3-D for longer periods (called 2-D/3-D). For these cases, a simple method which allows us to retrieve the 3-D regional impedance tensor (except the static shift)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proposed uses the Groom & Bailey decomposition of the distortion matrix for the short periods. Thre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wo using synthetic data and one employing real data. These examples show the effect of the galvanic distortion over a regional 2-D/3-D model and the retrieval of the regional transfer functions from the distorted ones.  相似文献   
954.
米仓山西段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米仓山西段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解体出后河岩群,属太古-早元古代。认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以穹盆构造、叠加褶皱、多期面理置换、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确立了光雾山推覆构造,提出盖层变形以层滑褶皱为主。对岩浆杂岩成功地进行了解体,认为侵入岩具多种成因类型并具多旋回演化特点,指出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有别于陆棚边缘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955.
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文章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 构造演化阶段,并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强—弱” 两期走滑作用控制,多赛奥盆地经历了扭张期、压扭期、拗陷期三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扭张期为盆地的主要形成期,压扭 期为盆地构造定型期。在晚白垩世压扭期,盆地东、西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压扭作用,形成东部主坳区和西部压扭区,东部 主坳区遭受后期压扭作用较弱,表现为不对称的双断结构特征,而西部压扭区遭受强烈的后期压扭作用,地层发生弯曲变 形,Borogop II断裂发生正反转作用,形成大型正花状构造区。受早期扭张作用和后期压扭作用双重控制,多赛奥盆地发育 两类五种构造样式。右阶右旋作用机制形成的扭张作用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6.
伊犁盆地中部航磁异常特征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航磁、重力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对伊犁盆地中部基底结构及起伏变化、构造特征提出了一些看法,并从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阐述,尤其对盆地西部二叠系的厚度及分布范围进行了确定,这对今后以此为目的层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盆地的演化,对盖层的发育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7.
大型滑坡滑带土结构强度再生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型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的正确选取,是作好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抗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揭示了只要具有一定滑体厚度的滑带土,沿滑面具有强度再生现象,尤其在抗剪强度参数中显著存在一定量值的结构强度。讨论了结构强度再生的条件、变化规律及其再生机理,论证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仅仅是一种瞬时效应,为滑坡滑面强度参数的选取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8.
新场气田东部发育两组走向近南北的逆冲断层,它们提供了该区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断鼻构造形成的原动力。根据该区剖面结构和平面特征,划分出合兴场南北向形变域和新场东西向形变域。燕山中、晚期形成的古隆起构成了该区天然气的区域成矿背景,古隆起之上的有利储集相带控制了天然气富集。  相似文献   
959.
天然气中氦同位素分布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采集天然气样334个,测量了它们的氦同位素组成。3He/4He值分布在056×10-8~721×10-6范围。3He/4He值分布与天然气储层时代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在空间展布上有较明显的规律。东部含油气区3He/4He值主要分布于10-7~10-6范围,西部含油气区在10-7~10-8的范围,中部地区分布在056×10-9~056×10-8范围,3He/4He值的分布与我国构造环境大的格局有很好的相关性。3He/4He的高值区构造环境活动性强,低值区具有最稳定的大地构造属性,西部地区3He/4He值介于东部和中部,具有次稳定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60.
遥感图像构造线性体模式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江西省上饶地区的构造填图中,根据陆地卫星TM图像构造体的几何学特征,对赣东北造山带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基于空间推理的地质结构分析。论述了影像线性体的信息提取和解译方法,通过对斜列式、“S”形、弧形、菱形网络等构造线性体模式的构造几何学研究,揭示了赣东北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运动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