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1001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555篇
地质学   1125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7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与分析的理论方法探讨--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地缘经济学的发展进程和研究内容,提出以保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为主要研究目的的地缘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不同级别区域经济合作策略的制定。然后在探究了地缘经济关系涵义的前提下,设计了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并用该方法对云南省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数量测度和类型判别,进而对该省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从主分量变换后图像信息保持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了变换结果存储导致信息丢失的原因;同时以直接线性变换为基础,提出了另外两种新的对主分量变换结果进行量化的方法;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比较,文中最后以信息熵为指标评价了3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53.
北京54坐标转换至WGS-84坐标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阐述了北京54坐标转换至WGS-84坐标的意义,介绍了北京54坐标转换至WGS-84坐标的实现过程及其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江苏省北京54坐标数据和C级GPS网数据对两种坐标转换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4.
笼状水合物拉曼光谱特征与结构水合数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气体组分和环境介质对形成笼状结构类型水合物和水合数的影响, 开展了一元体系 (CH4、CO2、C3H8 )和二元体系(CH4 +CO2、CH4 +C3H8、CH4 +N2 )的水合物生成结晶充填过程、结晶构型和动力学特性分析, 并对生成的水合物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单组分甲烷充填小孔穴 512和大孔穴 512 62 形成Ⅰ型笼状结构水合物(SⅠ), 二氧化碳和丙烷只占据大孔穴 512 64 形成Ⅱ型笼状结构水合物 (SⅡ ); 而二元混合组分中小孔穴中只充填有甲烷, 而没有CO2、N2 和C3H8。应用反褶积的ν1 对称谱带测定了CH4 分子在Ⅰ型结构大孔穴和小孔穴中的相对占有率,并根据谱带的面积比(对应于小孔穴与大孔穴)计算了平衡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孔穴占有率及其耦合的水合数, 认为气体分子的大小不仅影响它所充填的孔穴形态和类型, 而且影响水合物生成的结构类型和水合数。  相似文献   
55.
水库下游河流再造床过程中的河岸侵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河岸侵蚀现象,包括不同横向边界约束条件、不同床沙组成和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岸侵蚀的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水库下游均会有河岸侵蚀发生,但初期一般以下切为主,后期以展宽为主。②对于横向边界约束较强的河段,河岸侵蚀相对较弱;相反,则河岸坍塌严重,河岸侵蚀强烈;③对不同的河床组成和边滩组成的河段:河床较粗特别是形成抗冲粗化层,且边滩组成较细的河段,河岸侵蚀现象非常剧烈;河床组成较细的河段,如果边滩抗冲性较强,则河岸侵蚀现象相对较弱,如果滩地组成较细、容易坍塌,河岸侵蚀也会较强;④不同的河型有着不同的河岸侵蚀现象。分汊河段以主汊为主;游荡段的游荡特性在初期受到抑制;弯曲河段的撇弯切滩现象较普遍。  相似文献   
56.
本文论证了58T市独立坐标系与87T市独立坐标系的区别,使用T市扩建二等GPS网的平差成果,给出了87T市独立坐标系精确变换到1954北京坐标系的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57.
登陆台风Winnie(1997)的数值模拟研究Ⅱ: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26  
利用“登陆台风Winnie(1997)的数值模拟研究Ⅰ”的数值模拟结果 ,讨论了Winnie(1997)台风在登陆后变性阶段和重新加强阶段的环流、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在结构上 ,变性阶段主要完成了从基本对称的垂直分布到斜压非对称分布的转换。在变性阶段的初期 ,热力和动力以及环流结构上都还留有一些热带气旋的影子 ,但是在强度和空间分布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同时也反映了台风登陆后由于下垫面的变化 ,使来自海面的暖湿水汽输送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 ,导致热力结构上的不对称分布。到变性阶段的后期 ,无论从环流结构还是动力结构上 ,都形成了和冷暖锋相对应的倾斜分布特征 ,并且和冷空气对应的锋区在低层侵入到气旋中心 ,使热带气旋经过变性阶段最终演变为锋面气旋。在重新发展阶段 ,通过与西风带低槽的结合 ,变性后的气旋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次来自附近洋面的高暖湿能量的输送 ,也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使变性后的气旋进一步加强为成熟的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58.
台风活动对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利用一个浅水模式,实施了6组时间积分为4-5个模式日的试验,研究了台风对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高压中心位置西移,强度增加。据此讨论了台风活动和西北地区东部干旱之间统计联系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9.
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方法 ,通过模拟符合实际状况的逐步加载过程所引起应力场和塑性形变区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果 :①在塑性或韧性剪切形变情况下 ,断裂或形变带的共轭剪切角往往大于 4 5° ;②在双向挤压应力条件下 ,先存断裂的前缘部位没有拉伸应力存在 ,但可能有伸展形变发生 ;③与最大主压应力夹角为 3 0°~ 90°的断层前缘是偏应力的优势方位 ,容易发生塑性剪切形变 ,特别是夹角为 60°左右的断层是最易发生新的构造活动的断层 ;④多数断层两侧一定范围内以及断层内部是相对的低应力区。这些应力的低值区 ,非常有利于矿液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The Hishikari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consists of the Honko-Sanjin zone and Yamada zone. On the basis of observe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of veins, vein system in the Hishikari deposit was classified into the early and late veins. They differ from orientation, width, control by unconformity, the amount of displacement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but have similarity in gold grade and Au/Ag ratios. K-Ar ag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classified veins to clarify timing of fracturing and duration of mineralization.
Age deter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early veins in the Honko-Sanjin zone range from 0.86 to 1.11 Ma and that the late veins range from 0.73 to 0. 84 Ma. The economically most important mineralization in the Hishikari deposit occurred around 0.90 Ma in a very short period (about 0.05 million years).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ization age in the whole Hishikari deposit, occurrences of slickensides and ground water temperatures imply that mineralization lasted longer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deposit. As compared the early veins with late veins, structural changes including width, strike, dip and vein characteristics occurred at around 0.85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