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较低和较高围压下煤岩三轴试验及其塑性特征新表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春  白冰  唐礼忠  郭群 《岩土力学》2010,31(3):677-682
对煤岩进行了较低和较高多个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加卸载试验研究,给出了系统的试验成果。试验表明,较低围压下,卸载路径和加载路径几乎完全重合,煤岩应力-应变特性呈现明显的线弹性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脆性破坏特性;而较高围压下,应力-应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卸载路径不再原路返回,呈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为了定量刻画煤岩的塑性硬化特性,提出了根据硬化参量的几何意义计算其值的方法,并选择累积塑性应变作为塑性硬化参量,计算了27 MPa围压下试验曲线的硬化参量,作为对比还计算了采用直接卸载法计算的该试验曲线的累积塑性应变值。结果发现,随着轴向变形逐渐增加,煤岩的塑性硬化逐渐增长,并且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塑性硬化参量远大于用直接卸载法计算的结果。由于该方法完全符合路径积分的限制条件,因此,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2.
Q3黄土侧向卸荷时的细观结构演化及强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应力控制式CT-三轴仪,在控制吸力的条件下研究了原状Q3黄土的细观结构演化和强度特性。结果表明:侧向卸载时,非饱和Q3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硬化型,可用双曲线描述;利用CT数据与试验中所施加偏应力之间的关系可确定试样的屈服应力,屈服应力随着吸力和固结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侧向卸荷剪切试验结果得到的强度参数低于常规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结果;利用定义的非饱和Q3黄土的结构参数,建立了侧向卸载过程的细观结构演化方程。  相似文献   
123.
有机溶剂在恒温常压下封闭系统内,以浸泡淋洗的原理,建立了包裹体岩片卸洗新方法——索氏抽提法,克服了以往卸洗方法手工操作不便、难洗干净、易破碎、不能大批量处理等缺点。方法具有卸洗效率高、省心省力、操作方便、环保等优点,大大地提高了包裹体岩片卸洗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4.
大型地下洞室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位移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志宏  丁秀丽  卢波  张风  张练 《岩土力学》2008,29(6):1562-1568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的位移反分析是地下工程动态监控、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开挖跨度为30 m,高度为78.5 m)为例,从围岩实测位移出发,建立了基于均匀设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围岩力学参数的系统反分析方法,反演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围岩力学参数。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形成训练样本,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映射围岩的变形与力学参数的关系,同时针对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存在初始权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利用现场监测的增量变形反演了围岩的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反演出的参数,进行地下厂房开挖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位移与现场监测位移较为接近,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为优,说明该参数反演方法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5.
不同方向卸载对基坑支护位移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殷德顺  王保田  张文慧 《岩土力学》2008,29(6):1701-1705
基坑的开挖是一个水平和竖向压力同时卸载过程;为了研究不同方向卸载对基坑支护位移内力的影响,通过修正的邓肯-张模型模量公式,分别考虑只有水平和竖向卸载情况,对某基坑开挖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发现水平卸载是产生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与考虑水平卸载相比,只考虑竖向卸载时能够使支护产生负内力。通过分析,对支护结构上的实测内力总是小于设计值的原因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相互影响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断裂面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大多处于增大状态.其中,金沙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楚雄—建水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所产生的加载作用比较强,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腾冲—澜沧断裂带则较弱.1981~2000年川滇地区M≥6.5地震序列的模拟结果显示,后续地震全部位于已发生地震所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区之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一个强震发生之后,发震断层本身强烈卸载的同时,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效应在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带潜在强震孕育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强震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是应力加载,已发生的强震加速了下一个强震的孕育进程,进而导致一系列地震的发生,直至整个区域所积累的应变能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区域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平静期.  相似文献   
127.
岩体卸荷力学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卸荷力学性质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等特征,与常规岩体试验结果和假定存在着差别,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卸荷岩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阐述卸荷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给出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的岩体加、卸载条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和已有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得出了卸荷岩体力学特性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128.
2019年1月7日涉县地震台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值变化,通过检测观测系统、调研测区环境、分析空间磁场影响、对比同台多套仪器及对比河北省内其他台站相同仪器和分析震例等,认为涉县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不排除是地震地球物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9.
2019年1月7日,河北邯郸地区广平台、涉县台地磁FHD观测仪Z分量数据同时出现了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通过对观测系统检测、测区环境调查、空间影响分析、与台站其他观测进行对比及以往震例讨论等,认为该变化可能为一次地磁局部地球物理异常事件。  相似文献   
130.
The Cretaceous Abukuma metamorphic terrane consists of the oceanic Gosaisyo Series overthrust onto the terrigenous Takanuki Series. Although the dominant mineralogy defines one of the classic areas of andalusite–sillimanite type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there are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ing an earlier higher-pressure (up to c . 12  kbar) history of the Takanuki Series and the nearby Gosaisyo Series. These are: (1) the occurrence of rare although widespread relic kyanite in sillimanite+K-feldspar zone-grade pelitic rocks; (2) the high grossular content of garnet interiors (up to c . 30  mol %) overgrown by Ca-poor rims ( c . 2  mol % grossular) in pelitic rocks containing Al2SiO5 minerals (sillimanite±relic kyanite±retrograde andalusite), plagioclase and quartz; (3) the occurrence of rutile as inclusions in garnet in pelitic rocks; and (4) the occurrence of relic corundum+almandine association in silica-poor and Al–Fe-rich rocks. Garnet in the Takanuki Series pelitic rocks commonly shows textural sector zoning and preserves growth zoning despite the high metamorphic grade, suggesting rapid changes in P–T  conditions and a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radiometric dating,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Abukuma sillimanite+K-feldspar zone-grade rocks underwent a clockwise P–T  path with very fast (>4  mm  y−1) average burial and exhum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