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选择黄土高原西部的安家坡流域,采用多点长序列观测方法,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与时间的动态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指数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大中尺度的土壤水分模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2.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winter snow cover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re analyzed by using monthly mean snow depth data set of 60 stations over QXP for the period of 1958 through 1992. It is found that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bears a pronounced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and it underwent an obvious decadal transition from a poor snow cover period to a rich snow cover period in the late 1970’s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It is shown that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eastern Chin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not only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but also in the decadal variation. A clear relationship exists in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between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ern China and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Furthermore,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four climate divisions of Qinling-Daba Mountains,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Pla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wed a remarkable transition from drought period to rainy period in the end of 1970’s, in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decadal transition of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相似文献   
183.
Wang Ninglian    Yao Tandong    Pu Jianchen    Tian Lide    Duan Keqin    L.G.Thompson    M.E.Davis  WT  ”BX 《地学前缘》2000,(Z1)
INDIAN MONSOON SIGNALS REFLECTED BY THE RATIO OF Cl~- TO Na~ IN DASUOPU ICE CORE FROM XIXIABANGMA,HIMALAYAStheChineseNationalBasicResearchProgramme (GrantG19980 4 0 80 0 )andChineseNationalScienceFoun dation (NSFgrant 4 980 10 0 4 )  相似文献   
184.
1996年10月19日日本九州宫崎发生71级地震,震中离鹿屋地磁台约90km。作者将子波变换后的鹿屋与武汉(或成都)台的Z时均值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临震前后的“日变幅差”有异常存在。  相似文献   
185.
马翔宇  李传金 《冰川冻土》2021,43(1):92-106
黑碳被认为是除温室气体外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辐射强迫因子.三极(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雪冰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沉积至雪冰中的黑碳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历史变化,并可能导致反照率降低而影响物质能量平衡.通过系统回顾三极地区雪冰黑碳的研究方法、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造成的辐射强迫,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位...  相似文献   
186.
300 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相似文献   
187.
日本海环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海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边缘海,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使得日本海的环流结构呈现独有特征,如日本海内的亚极地锋现象,复杂多变的涡旋,北部形成的深水团等。概述了日本海环流状况,着重介绍了对马海峡、郁陵海盆环流情形和日本海特征水团;总结了目前仍存在的争议问题,如对马暖流源头、对马暖流空间结构等;指出了目前日本海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如对马暖流流量的长期变化及其原因、东韩暖流消失现象及其机制、日本海特征水的传播路径及其影响因素、日本海的某些变化产生原因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响应等。  相似文献   
188.
青藏高原西部阿汝冰芯记录的近100 a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7年9月钻取自青藏高原西部阿汝冰崩区长度55.29 m的阿汝冰芯为研究对象,通过冰芯δ18O记录与Nye模型重建了冰芯上部17.87 m的时间序列是1917—2016年.结合冰芯邻近的改则、狮泉河气象站1973—2016年夏季平均气温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89.
J. I. PARK  V. P. SINGH 《水文研究》1996,10(9):1155-1171
An investigation into rainfall variability in time and space in the Nam River dam basin of Korea is made with the use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Nam River dam basin is a small mountainous watershed where wind direction and orography are the dominant influences on the pattern and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Rainfall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vary with elevation, position, wind direction and distance from a reference st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rain gauge network,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for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Nam River dam basin.  相似文献   
190.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风风向NE和ENE密切相关。在春季,由于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雪的pH值呈现较强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在冬季,由于原生气溶胶向次生气溶胶的转化,pH值呈现较弱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在后沉积过程中(2003年10月4日至2004年9月8日),雪坑中不同时期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淋溶过程。电导率的峰值P1进入粒雪冰的时间比与它相对应的大粒径(直径>10 μm)微粒的浓度峰值提前40天左右;在有的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污化层附近,与污化层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污化层对可溶性离子的淋溶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a2+是影响表层雪中pH值和电导率变化的最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