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9篇
  免费   3608篇
  国内免费   3626篇
测绘学   1791篇
大气科学   2063篇
地球物理   4672篇
地质学   10167篇
海洋学   3080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407篇
自然地理   298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783篇
  2019年   923篇
  2018年   728篇
  2017年   844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1219篇
  2013年   1411篇
  2012年   1177篇
  2011年   1309篇
  2010年   1142篇
  2009年   1162篇
  2008年   1231篇
  2007年   1285篇
  2006年   1300篇
  2005年   1060篇
  2004年   999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791篇
  2001年   685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04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Following our previous study (Sugimoto and Hanawa, 2005b),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eason why reemergence of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does not occur in the North Pacific eastern subtropical mode water (NPESTMW) area, despite its occurrence in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and North Pacific central mode water areas. We use vertic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f the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Hydrographic Program and Argo floats with high vertic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together with heat flux data through the sea surface. We point out first that one of the causes for non-occurrence of reemergence is that the thickness of NPESTMW is very thin. In addition to this basic cause, two major reasons are found: a vigorous mixing in the lower portion of NPESTMW and less heat input from the atmosphere in the warming season. Since, in the lower portion of NPESTMW and deeper, the stratification is favorable for salt-finger type convection to occu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ode water areas, vigorous mixing takes place. This is confirmed by both a large Turner Angle there and the existence of staircase structures in vertic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heat input, the NPESTMW area gradually gains heat in the warming season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 water areas. As a result, NPESTMW cannot be capped so quickly by the shallow summer mixed layer, and water properties of NPESTMW are to be gradually modified, even in the upper portion.  相似文献   
172.
厦门嵩屿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良 《台湾海峡》1996,15(1):94-102
本文通过地形剖面测量比较、浅地层剖面勘探,结合水文泥沙测验和沉积物粒径资料,分析嵩屿附近海域在各历史时期和九江洪水期、枯水期的中淤变鼓水道近十几年来淤积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动力要素明显减弱,携沙能力降低;其次,九龙江大量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洪水期较短的时间内泄出河口,伴随涨潮流进入嵩鼓水道淤积。  相似文献   
173.
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上海奉贤南北港保滩促淤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并通过物理模式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研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水区破波带的特点,重点研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同时对桩式离岸堤堤后水域的波浪底流速 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桩式离岸堤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而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波态,即由引起水体剧烈紊动的破波转变为浅水推进波,从而有效地改善海滩上的动力条件,促进海滩免受侵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新型保滩促淤结构。  相似文献   
174.
作者采用非线性潮波方程,假定河口的宽度B(x)和深度h(x)是任意可微函数,导出了涌潮发生的条件,并讨论了各种变形情况下涌潮的形成。得出结论是,在涌潮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浅水非线性效应,而河口变形效应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5.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6.
The aim of the Japanese-French Kaiyo 87 cruise was the study of the spreading axis in the North Fiji Basin (SW Pacific). A Seabeam and geophysical survey allowed us to define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NS spreading axis between 16° and 22° 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left lateral motion of the North Fiji Fracture Zone. Between 21° S and 18°10′ S, the spreading axis trends NS. From 18°10 S to 16°40 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preading axis changes from NS to 015°. North of 16°40′ S the spreading axis trends 160°. These two 015° and 160° branches converge with the left lateral North Fiji fracture zone around 16°40′ S to define an RRFZ triple junction. Water sampling, dredging and photo TV deep towing give new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long the spreading axis. The discovery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living communities confirms this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7.
178.
传统的海湾(泻湖)纳潮量计算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潮间带被部分围垦后纳潮量的实际情况,本考虑围堤的影响,将纳潮量分解为堤基以下的“梯形”区和堤基以上的“矩形”区两部分之和,在理论上更加严密。根据改进后方法算出的胶州湾近期纳潮量比传统方法算出的纳潮量大15%左右。可见,半个多世纪以来胶州湾的纳潮量只减少了约15%.而不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约25%。  相似文献   
179.
本文引入变性水团概念,用聚类分析确定黄、东海浅海海域变性水团的边界及其变化。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聚类,确定了水团的个数、边界及混合区。 由聚类方法所得结果看出,在该海区中有八个变性水团。根据温、盐相对指标,将这些水团分为九种不同的特征。也可以把这些水团划分为三种盐度类型。在温—盐点聚图上,不同变性水团的温盐点,分布于一条曲线附近,它体现出逐级变性的特点。各变性水团的变化范围都很大,这说明该海区中水团变性强烈。在暖季中的增温降盐和冷季中的降温增盐,可认为是整个黄海和东海水体变性的特征。所有季节性水团都经历一个形成与消亡的过程。 文中讨论了变性水团和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水团变性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变性水团的分析,作者认为,在该海区水团的变性中,热力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变性水团界线的舌状分布与流向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可作为分析环流的旁证。最后描述了变性水团和底层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0.
前人在讨论水深对内潮能通量影响的时候得出结论: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对于选定的地形,在无限深海假定下得到的能通量是该地形上内潮能通量的上限。鉴于前人所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平滑的地形,而实际的海洋地形总是比较粗糙的,本文探讨了粗糙地形上内潮能通量随水深的变化。选取了弦函数地形、随机白噪声地形、弦函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随机白噪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和随机白噪声地形与弦函数地形同时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5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这5种情况,都存在海洋有限深时的能通量大于无限深假定时的能通量,这说明前人得出的"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的结论对于粗糙地形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