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感潮水域水深测量数据处理中的水位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爱玲  张春泉  王卫平 《现代测绘》2005,28(2):29-30,37
水深测量中感潮水域通常采用分带法进行水位改正。利用水位站与测点的平面位置逐点进行水位改正,不需进行分区,同时能有效提高水深测量的整体精度。新方法有利于计算机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on coseismic step-like changes of water-level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mitigation of secondary hazards, identification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 tracking of the subsequent shocks, and the research of crustal activity (Nur and Booker, 1972; WANG et al, 1988). A lot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by previous geoscientists. Among them, ZHANG et al (1994) inverted stress variation in the aquif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step-like changes of well water level. LI (1995), WANG (2000), and FU et al (2002)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eismic step-like changes of water level and future seismic activity. HUANG et al (2000) investigated the water-level changes in many well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one great earthquake. However,the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seismic step-like changes of water level and earthquakes in China has not been reported so fa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seismic step-like changes of water level in the Dazhai well, Simao city, Yunnan Province, and tries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se changes.  相似文献   
13.
周至深井水震波数字化记录与地震波记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介绍了周至深井井孔概况和水位观测的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2000年10月6日日本本州7.3级地震的水震波数字化记录的频谱分析,与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同一地震事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可以记录到周期大于2s的水震波,对地动位移的放大倍率约为200倍,带宽大于DK-1地震仪和FBS-3地震计,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14.
超固结地层发生地面沉降需要一个大于超固结应力的起始附加应力来驱动。依据有效应力原则,临界水位与超固结应力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则超固结地层垂向形变机理亦可通过临界水位描述为:当人为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起始水位降深大于临界水位时,地面沉降将明显发生。西安南郊地质技校钻孔埋深100-300m内土样试验资料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层普遍呈现超固结特性;第一、二承压含水组的临界水位值分别为63.44m及73.76m;将“临界水位”作为控制地面沉降与最大限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的主控指标来考虑,是地面沉降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容式压力验潮仪是目前海道测量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忽略了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对水位观测精度的影响,可能获取不到高质量的水位观测数据,进而影响到海道测量成果的数据质量。在简要分析自容式压力验潮仪水位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气压、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变化对自容式压力验潮仪观测水位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提高自容式压力验潮仪水位观测精度的一般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雷暴产生的气压突变对体应变与同井水位干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首都圈地区涞水台等Sacks体应变与同井水位数字化分钟值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雷暴时段二者潮汐观测曲线会发生同步显著畸变异常。经小波分析、回归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并与气压资料比对,证实这是由于雷暴引发了气压瞬间突变而产生的干扰,其幅值比背景值分别高近8倍和11倍,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雷雨季节的6~8月。进一步研究了周期气压波对体应变与井水位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并将雷暴日与无雷日气压对体应变和井水位的影响系数曲线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芦山、汶川地震震中为中心,选择了8个井点,对2个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3口同震变化反向的井点,即重庆的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四川的泸沽湖井。为使对比研究结果可靠,进一步收集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海域8.6级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资料。对汶川、芦山地震引起的同震体应变的计算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时,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泸沽湖井水位同震变化与井点位置处的同震体应变一致,即位于同震体应变压缩区的井水位上升,位于体应变膨胀区的井水位下降;芦山地震时,3口井的水位同震变化与同震体应变不一致,表现出与日本、苏门答腊地震时相似的同震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潮汐动力模型的水位改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数值模拟的天文潮位进行改正,结合残差改正获得特定站的潮位数据。结合实际资料,将基于海洋潮汐动力模型的水位改正方法与传统的水位改正方法(时差法和最小二乘潮位拟合法)进行了比较,新方法改正的精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显示其在地形变化较为复杂海域进行水位改正的可行性与独特优势。该方法可以在海洋测绘中减少短期验潮站的布设,用于潮位序列缺失的修补。  相似文献   
19.
Data on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of the northern Caspian Sea in 1980–1991 were collected by the Caspian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water-level rise, the main trends in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increases in the biomass of the main groups and decreases 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 of Mediterranean origi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 in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increased abundance was due to improved trophic conditions and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s of benthos-feeding fish. Some decrease 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 of marine origin was related to a decrease in water salinity.  相似文献   
20.
运用福建前兆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形变应力场和水位震后效应场等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福建区域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福建多次ML>4.5地震的孕育过程均伴随着形变应力及水位震后效应的成场.研究认为,当形变应力场与水位震后效应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趋于一致时,这一区域就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条件,跟踪分析形变应力场及水位震后效应场的空间迁移规律,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的空间位置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