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868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330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4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中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庭颐 《地理学报》1996,51(3):224-229
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山多,高原广,垂直地带性的影响,给热量带的划分带来了困难,因为垂直气候都具有在该地区纬向气候带的基础上衍生而生的,因此,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也应以纬向地带性为主,基带气候为中亚热带的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河谷仍应归属于中亚热带,青藏高原破坏了纬向地带性规律,其东侧应有一条亚热带西界,这一界线应是北、中、南亚热带遇到青藏高原后的中断界线,而不是北、中、南亚热带与青藏高原寒气候  相似文献   
132.
根据区内传统秦岭群包含不同原岩建造、不同变质岩石组合以及变形变质、副矿物和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异,将其解作为丹凤岩群、深成侵入体、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片麻岩套等5个部分,首次区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混合岩,确认了秦岭群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3.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东 《矿物岩石》1995,15(1):58-62
本文通过分析川西坳陷20多个含气构造的主要地层压力资料,对川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川西高异常地层压力在纵向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上三叠统,压力分段明显,相同的力段在不同的构造既不等时也不等深;在平面上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广泛,超高压区刚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并形成两个超高压中心,整个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虽然总体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层位,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4.
朱航 《四川地震》1993,(1):30-35
本文采用多分形的方法研究了四川西部地区20年来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D_q谱与D_(-1),D_(-2)曲线结合震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变化与强震活动有密切联系。并结合空区理论,认为D_q(q<0)主要描述了地震空区的情况,该方法在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有中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运用T.Kohonen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根据滇东24个剖面的渔户村组中谊村段的各种单元素(包括岩段厚度、组成岩段的岩石薄片单因素-白云质、硅质、泥质、磷质、陆屑及盆屑,和岩段的24种光谱元素)的统计资料,建立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分界线的岩相古地理相区识别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其识别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岩相古地理定量研究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6.
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岭 《甘肃地质》1993,2(1):72-79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对构造复杂、成矿发育而著称的西秦岭南亚带,运用浅部与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层次性、时序性的递进研究,地质事实表明:西秦岭南亚带在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背景发展的基础上,受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的制约影响,曾经历了拉张裂陷沉积、碰撞挤压隆起与造山后的不平衡抬升和拉张断块运动,直至后来的浅层逆冲推覆,鲜明的表现了西秦岭南亚带、开与合的历史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7.
The peculiar galaxy NGC 4650 A (α=12h 42m. 1; = δ—40° 26′; 1950·0)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direct and spectral observations with the ESO 3·6-m telescope. It is interpreted as a prolate, elliptical galaxy surrounded by a warped ring of H II regions, dust and stars. The distance is 47 Mpc (H 0=55 km s−1 Mpc−1). The ring is seen nearly edge-on (inclination 85°) and it rotates. It has a diameter of about 21 kpc and is bluer than the elliptical galaxy for which the (M/L v) ratio is ∼12 in solar units. The observed configuration may be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nearby galaxy, NGC 4650.  相似文献   
138.
Aeolian transport of sedimentary particles is a well-recognized phenomenon in cold regions, but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T) and specific humidity (q) upon particle entrainmen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reports on wind-tunnel experiments (-12 °C T 32 °C, and 1 g kg-1 q 10 g kg-1) that suggest the aerodynamic drag required to entrain sand sized particles can be 30% lower in cold or high latitude settings, as compared to hot deserts. For any given regional wind velocity, this effect will increase the wind strength index and thereby the proportion of time a surface is active at low temperature.The influ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upon the threshold for particle motion is determined by three physical processes: (1) The effect of air viscosity and density on the fluid drag force acting to dislodge sedimentary particles; (2)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on the turbulent wake shed from these particles, and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burst-sweep events; and (3)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article cohesion via adsorbed water.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of these processes. The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model of Shao and Lu is revised to incorporate the inter-particle force associated with hygroscopic water. It is found to perform well when test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or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39.
西天山北部地区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天山北部地区可分为7个成矿带:阿拉套钨、锡、铜、铁、金成矿带;温泉—别珍套铜、铌钽成矿带;汗吉尕铅锌成矿带;赛里木铜多金属成矿带;科古琴铜多金属成矿带;博罗霍洛金成矿带;精河南阿勒坦金、锑成矿带。区域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源性以及区域成矿演化的控制,常常表现为矿床的共生叠加性和矿床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0.
福建省地震重点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以中国地震局关于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为主要目标 ,以国家和福建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主要目标区 ,尤以切实加强重点监视防御内城市的防震减灾措施 ,强化城市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为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得到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地市大力支持 ,已列为福建省“十五”重点项目 ,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