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近海碰撞带内水合物BSR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偏移后的6道和120道反射剖面,在台湾近海增生柱内误别出似海底反射层(BSR),BSR具反极性,并随水深增加,BSR在海底浅层地层深度加大,说明BSR可作为甲烷水合物稳定域底界的标志。BSR位于台湾造山带及中国大陆边缘剥蚀沉积物区内,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因此可提供甲 烷气体,在该区的北部陆地存在气苗也暗示这些地层内存在的甲烷。BSR具体发育在背斜脊部,泥火山,指示甲烷气迁移并圈闭。背斜内近期海底上隆可减少孔隙压力,因此水合物分解释放游离气,从而增强了BSR处的声波阻抗差。在海底峡谷区明显缺乏BSR,在背斜内的BSR之下发现“平点”,说明孔隙空间充填水合物后降低沉积物的渗透率,故增强了圈闭游离气。我们估算了台湾南部附近BSR深度和分布范围,面积超过77000km^2,特别是在潮海沟一侧增生柱斜坡之下大约30%-60%的地区有BSR,即使水深相近,增生柱海沟-侧(西边)的BSR深度比向弧一侧(东边)的浅,说明沿尼拉海沟沉积物加积并脱水,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流动,地温梯度增高。  相似文献   
2.
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由Rogers和Santosh等 (2 0 0 2 )提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 ,是约从 1.9~ 1.5Ga由Nena ,Ur和Atlantic等 3个大陆块体群 ,通过逐步汇聚而形成的一个超级大陆。它是前罗迪尼亚古 -中元古时期的超大陆。从 1.5Ga开始的裂解作用使哥伦比亚超大陆逐步破裂 ,并在 1.0Ga左右这些破裂的大陆块体又重新汇聚形成罗迪尼亚超大陆。文中除介绍Rogers等提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概念、组成和古大陆重建图外 ,重点阐述了中国华北古大陆 2 .0~ 1.8Ga期间吕梁—中条造山运动和 1.8~1.6Ga时期大规模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同位素年龄数据。文中提出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主要峰期与吕梁—中条造山运动的时限相一致 ,华北古大陆属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并可能为Nena大陆块体群的一员 ,在造山及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时代等特征上 ,华北与北美、西伯利亚和西北欧有更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西昌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文章运用地体学说,根据断裂、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地球物理等标志的地体解析方法,将其划分为六大地体。并探讨了晋宁期以来,各地体拼合和离散的历史。研究表明该区在地质历史中构造面貌是不断变化的,是一典型的拼贴构造。  相似文献   
4.
喜马拉雅-青藏地区的运动学-抬升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Rybach  L 《地震学报》1994,16(3):326-335
本文以拉萨-冈底斯地体代表喜马拉雅造山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期的活动地体, 建立其相应的运动学-抬升模型。模型参数的取值以最终拟合由综合古地理研究确定的抬升历史作为制约条件, 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的运动学特征: ②地体变形时的三维质量守恒, 包括缩短、增厚、拉伸、抬升和侵蚀: ③在均衡控制下岩石圈物质的瞬时垂向运动。模型研究涉及以下四类与抬升相关的参数:①板块汇聚速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②侧向质量转移的规模: ③地壳结构: ④地表侵蚀制式。共144个不同参数组合的模型计算结果展示了多解性的存在, 同时也证实:对于特定的板块汇聚运动学制式, 只存在一种可拟合实测抬升历史的最佳拟合模型, 隐含着汇聚板块动力学环境的唯一性。据此, 喜马拉雅-青藏地区的抬升主要受板块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制约, 是一种含义深远的复杂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甘蒙北山及东疆天山早古生代地壳类型,划分为元古代的古陆壳、早古生代洋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早古生代沿着库米什—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小黄山一线自震旦世晚期由东向西逐渐开裂,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全面打开,形成库米什—小黄山洋盆。其北侧由塔里木古板块北缘分离出中天山微大陆。且末断裂带斜贯全区,起了控制东西两侧构造发展的转换断层作用。甘蒙北山较东疆天山的地壳类型更为复杂,先后发育有奥陶纪拉张型过渡壳—裂谷带和志留纪汇聚型过渡壳—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全区构造演化进入开合交替时期,其开时形成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洋区在库鲁克塔格北缘哈孜布拉克塔格地区延续到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超声地震模型试验为基础,着重从地震波的强度方面来阐明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波动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振动能量分析地震动问题的重要性,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波动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基岩面凹凸不平,致使基岩面上不同部位接收能量大小不同;另一方面,基岩的凹凸面对地震波产生汇聚与发散作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地表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拼贴带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孟习  孙炜 《吉林地质》1999,18(4):8-18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吉林省境内)地质构造的研究历来为学者所关注,研究成果颇多。笔者通过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带重磁场的总体特征,即近乐西向展布的地球物理场态,被北东向或与之相联系的其它方向的重磁场带或梯度带分隔、切割、和改造;区域构造框架--古东西构造,为中生代北东向等构造改造、包容及其它各复合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对该带的5个构造重磁场区段之一的富尔河区段的剖析,确证生  相似文献   
8.
冀北红旗营子杂岩的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较为详细的SHRIMP、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独居石电子探针Th-U-b化学法定年揭示,隆化-山地块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484Ma和2180Ma,同时存在3164~2553Ma的锆石记录和约1854Ma的变质改造事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413Ma,独居石内核记录了约628Ma的继承年龄。凤山-宁地块的钾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角闪黑云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876Ma、1838Ma和1810Ma,其中存在2042-1904Ma的捕获锆石,遭受了1756Ma、1694Ma和313.5Ma的多期改造,其中晚古生代的构造-浆-质事件的改造尤为强烈。赤城-礼地块的角闪黑云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535Ma和2529-2480Ma,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分别形成于1871Ma和1841Ma,发现有约2602Ma的继承锆石,并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多阶段的改造事件,尤其清楚地记录了343-320Ma的地质事件。结合前人的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上述地质年代学的特征,认为红旗营子杂岩从东到西可能由不同来源的微陆块组成,这些微陆块都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可能在古生代晚期才与华北克拉通北缘拼贴。  相似文献   
9.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山运动在亚洲大陆雏形东缘形成2条北东向的剪切带:郯庐断裂带和长乐-南澳-中央构造线断裂带,晚侏罗世—古近纪早期沿之发生地体/地块的拼贴。系统叙述了各移置地体/地块的主要岩石记录和拼贴时代,据起源分为3类:异地的(包括源自冈瓦纳的和源自盘古大洋的)、半异地的和准原地的;据拼贴位置分为2组:拼贴后基本位于原地的(日本海张开以前) 和发生过向北东错移的。新生代内东亚大陆边缘发生解体,可以台湾岛以北的菲律宾海盆断裂为界将东亚大陆边缘弧分为2段,北段仍处于剪切-拉张中,南段已进入剪切挤压-造山阶段。强调该地区中—新生代演化经历了2个里丁旋回, 形成早白垩世的北东向和新近纪的北东东向2期新生构造。  相似文献   
10.
这次来河南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是检查专项督察工作的进展情况;二是调查研究河南在土地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几天来,到了南阳、周口、漯河3个市,听到了也看到了河南土地管理中的一些真实情况,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