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以 1∶5万里庄幅为例 ,阐述了运用GIS系统对区调过程中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方法 ,并介绍了数字制图方法及工艺流程 ,提出了GIS系统在 1∶5万区调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些下垫面复杂而气象站(哨)有限的山区,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气温推算数学模型相结合,来获取全域的年均温分布栅格图和等值线矢量图。以龙游县为例,说明了该方法从数学模型、因素图输入、图层格式转换、图幅叠置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步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变频激电法寻找含金硫化物矿体 ,通过对视幅频效应 Fs,和交流视电阻率 ρsf的分析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脉动测试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地脉动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工作中应该重视而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并就地脉动幅值域和频率域特性参数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无行距播种条件下春小麦根系生长与物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全幅播种条件下 ,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地上部分的分蘖成穗、穗粒数等物质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行距播种的次生根数量、根冠比值、穗粒数、茎叶干物质重均较条播有明显增加 ,协调了“根—土”生态系统 ,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从而达到了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初期起,河北围场幅1:20万化探经历过3次工作,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技术,取得的效果差异显著。笔者就此对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及其效果进行较深入剖析,指出在1:20万化探中方法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线阵推扫影像的核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线阵CCD推扫式影像和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核线理论的对比研究,建立了线阵CCD推扫式影像的核线理论,并探讨了它的基本特性,从而为核线在线阵CCD推扫式影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原鲁谷组灰岩和火山岩层位之下新发现一套以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深水沉积物,特别是“冰水杂砾岩”;解体了测区南部前泥盆系“戈木日群”浅变质岩系,大部分厘定为二叠系;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系地层剖面;南羌塘新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构造方面,“中央隆起带”是龙木错双湖构造带的一部分;测区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南北边界均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所分割;新发现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岛弧相火山岩;测区南北向新构造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资源方面,新发现较大规模的沥青脉和几处稠油、油页岩显示点。  相似文献   
19.
在雅鲁藏布江南带分区蹬岗组之上新发现硅质岩与玄武岩两套地层,分别新建为郭雅拉组和盐多组,时代为始新世;在北带分区嘎学组之下发现一套砂岩、页岩的韵律层,新建为桑果组;建立了仲巴分区泥盆纪系马攸木群,分上、中、下3个组和4个岩性;对石炭纪地层新命名为康拓组和拉沙组;将下二叠统变质玄武岩命名为才巴弄组;将原划冈仁波齐组中下部与沃马组下部地层新命名为旦增竹康组,时代为中新世,其上部地层仍为沃马组,时代为上新世,两组合称岗仁波齐群。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两带夹一微陆的特点,南带在中侏罗世发生过双向俯冲事件。对蛇绿岩、混杂岩进行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20.
地层方面,将测区地层划分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和班公错 怒江结合带,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中又划分出聂荣微地块和觉翁 余拉山 下秋卡混杂带两个小区;按变质岩调查方法解体了聂荣地块;对原大面积分布的拉贡塘组进行了有效的解体;新建立嘎加组;恢复了郭曲群;将木嘎岗日岩群解体出3个岩组。岩石方面,在测区南部新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蛇绿岩。构造方面,构造单元表现为各组 下秋卡结合带和桑雄那曲 麦地卡板片的构造格局;新发现达仁乡夺列蛇绿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