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对7个含羟矿物样品的穆斯鲍尔谱、化学组成和δD值进行测定。矿物加热脱羟时产生的氢气和Fe^2 的含量间不存在当量关系,产生氢气和水之间的10^3lnα分馏值在250—300之间。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可能是矿物脱羟时,一部分OH被相邻的Fe^2 还原生成H,当H(原子或分子)从晶格中向外扩散时与剩下的OH发生同位素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2.
从对固溶体中离子的扩散机制研究中发现:保温温度为773K-1023K时,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固溶液中Fe^2 ,Mg^2 发生有序-无序扩散;扩散机制有两种类型:等价于spinadal分解机制或等价于“成核-生长”机制;并对扩散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云南保山西庄河流域森林土壤磷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明锐  沙丽清 《山地学报》2002,20(3):313-318
本实验测定了云南省保山地区西庄河流域几种森林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磷的吸附很的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土壤母质对磷的吸附影响很大,磷吸附量依次是页岩>石灰岩>砂岩。土壤中铁、铝含量是影响磷吸附量遥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其它土壤特性也通过影响铁、铝的含量或者铁铝氧化物的活性而间接影响土壤的磷吸附量。相关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磷饱和吸附量与活性Fe^3 、Al^3 、全氧、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6215、0.6853、0.6855和0.6819;而与土壤pH、Ca62 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和直离子饱和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分别是-0.7366、-0.6802、-0.6383和-0.8730,都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4.
研究表明,含铁矿物中铁的平均价态(反映Fe~(2+)和Fe~(3+)含量)与Fe Lβ/Fe Lα值呈正比关系曲线。未知样品只要测得TFeO含量和Fe Lβ、Fe Lα的计数值,就可以分别获得FeO和Fe_2O_3的定量分析结果。经几种含铁矿物测定实例验证,说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5.
针铁矿-四方纤铁矿-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铁矿是非常重要的三价铁氧化物之一,其氧同位素组成对于古环境再造具有很大的价值。以4种不同的铁化合物作为Fe3+离子的源物质,于30~120℃范围内,采用强迫水解方法,在不同同位素组成的水中分别实验合成针铁矿和四方纤铁矿。结果表明,以Fe(NO3)3·9H2O、NH4Fe(SO4)2·12H2O、Fe(SO4)3·7H2O为Fe3+源物质合成的是纯针铁矿,而以FeCl3·6H2O为Fe3+源物质合成的是四方纤铁矿。氧同位素分析显示,在30~120℃范围内实验测定的针铁矿-水体系和四方纤铁矿-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几乎不可区分,并且满足下列分馏关系:103lnα针铁矿-水=9.59×103/T-26.39103lnα四方纤铁矿-水=8.85×103/T-24.44实验测定的针铁矿-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不仅与前人实验结果一致,而且与增量方法理论计算相近。由于实验采用不同反应途径得到了一致的分馏结果,因此所测定的针铁矿-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代表了热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36.
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铬酸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在模拟的酸性土壤条件下,利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铬酸根进行吸附实验。重点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复合体铬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比了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复合体有较强的铬吸附能力,其铬吸附量低于铁沉积物而明显高于蒙脱石。铬初始质量浓度是影响复合体铬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离子强度次之。吸附时间(12h以上)、温度、pH值对复合体铬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复合体有强且稳定的铬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7.
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值Fe^3+和Fe^2+的换算是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倘若手算,耗时费力,且易出错。本文针对辉石、黑云母、磁铁矿、钛铁矿、石榴石和绿泥石等六种常见矿物,设计并运行通过了电子探针分析值Fe^3+、Fe^2+换算的FORTRAN语言程序。程序具有电价差值法和剩余氧法二种计算调整方法,可供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8.
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是一种具有实际工业意义的铀矿床,在还原环境下,铀相对难迁移,有利于铀矿床的储存。亚铁离子、硫离子、黄铁矿、有机质等物质都可能对砂岩型铀矿的还原环境发挥作用。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砂岩型铀矿U(Ⅵ)的还原因素,本文对砂岩型铀矿及大量存在的灰绿色砂岩常见的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硫离子、黄铁矿、钛铁矿、腐殖酸、甲烷气、氢气对U(Ⅵ)进行了常温常压下的模拟实验,利用极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U(Ⅵ)和U(Ⅳ)的含量,进而分析它们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亚铁离子和硫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黄铁矿、钛铁矿和腐殖酸的还原作用甚微,氢气和甲烷气并不参与U(Ⅵ)反应;如10 g灰绿色砂岩经蒸馏水浸泡后,得到1.1~26μg/m L亚铁离子,没有检测出硫离子。说明灰绿色砂岩具有较强还原性的主要原因是其在地下水浸泡下产生的微量亚铁离子发挥作用,揭示了鄂尔多斯地区砂岩型铀矿大量存在的灰绿色砂岩是形成后生水成铀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利用三价钛还原法将标准样品、海水、湖水和雨水中硝酸根转化为N2O测试其氮氧同位素值,并优化实验条件(NO-3浓度、试剂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结果表明:4 cm3硝酸根水样(浓度约为20 μmol/dm3),加入100 mm3TiCl3溶液(浓度为150 g/dm3),25 ℃反应24 h,NO-3还原为N2O的平均转化率为86.3%(n=5)。5种丰度硝酸根氮氧同位素标样校准曲线斜率分别为0.947和0.617,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和0.994;方法检出限的NO-3浓度为2.5 μmol/dm3,其δ15N的标准偏差小于0.7‰(n=5),δ18OVSMOW值的标准偏差小于2.5‰(n=5);20 μmol/dm3硝酸根样品δ15N的标准偏差小于0.5‰(n=5),δ18OVSMOW值的标准偏差小于1.0‰(n=5)。该方法测定3种不同类型水样δ15N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3‰、0.6‰和0.5‰;δ18OVSMOW的标准偏差分别为2.1‰、2.0‰和1.6‰。三价钛还原法分析水体中硝酸根氮氧同位素操作步骤简单,测试效率高,但氧同位素结果需要系统校正。  相似文献   
40.
以高锰酸钾和一水硫酸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得到了花状和海胆状纳米二氧化锰吸附剂。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三价砷的吸附选择性、循环利用性及除砷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对花状和海胆状吸附剂吸附三价砷的影响顺序略有不同,其分别为PO■ CO■HCO~-_3NO~-_3SO■Cl~-,PO■HCO■SO■CO■NO~-_3Cl~-;花状和海胆状二氧化锰经三次循环再生后的除砷率分别为65.5%和75.1%;两种吸附剂对三价砷的吸附机理主要为氧化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