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055篇
海洋学   133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8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辽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首次发现具胚胎的软壳蛋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记述了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两类爬行动物的蛋化石,其中离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上部,翼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的金刚山层。经研究,离龙类蛋化石不仅含有胚胎,而且为软壳蛋。翼龙类蛋化石没有显示硬壳结构,很可能同样为软壳蛋。这些蛋化石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这两类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演化历史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对中国南方贵州瓮安地区上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两种类型沉积:燧石夹层(切片法研究)和磷灰岩/含磷碳酸盐岩(切片法和浸解法研究)中微化石的比较研究表明,磷酸盐化的Megasphaera ornata与燧石中保存的Tianzhushania tuberifera可能代表由不同矿化过程保存下来的同一生物分类。磷酸盐化标本的外层壁经常脱落,而暴露其具纹饰的中问壁。在一些孤立于围岩基质的磷酸盐化标本和在磷灰岩薄片所见到的标本上显现部分带刺的外壳保存,它们可以同燧石夹层薄片中发现的化石进行比较。磷酸盐化标本的中间壁瘤突表面上普遍见到的凹坑,相当于外层壁刺饰所遗留下的附着点。而具有刺饰的外层壁形态是Tianzhushania Yin and Li,1978属的典型特征,因此建议Tianzhushania arnate(xiao等,2000)Yin et al.,2004为该种的有效名称。而主要依据其中间壁的纹饰形态所得出的该种为后生动物休眠卵的认识与目前结果并不矛盾。但是,外层壁具刺饰的形态说明该种为浮游性的,而不是底栖性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993.
贵州瓮安磷矿新元古代微体生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训来  周传明 《江苏地质》1999,23(4):202-211
发现于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瓮安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化石生物群。它的大部分化石保存了较完好的细胞结构、组织分化特征和其他微细构造 ,经描述的属种超过 5 0个。初步研究揭示出地球早期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距今 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许多高级后生生物。对瓮安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4.
李家英 《地球学报》1999,20(4):439-446
描述的四环藻属中的3 个新种和3 个新变种:辐射四环藻Tetracyclus radiatus, 小四环藻T.minutus,近不连结四环藻椭圆形变种 T.subdivisium ellipticus, 岩生四环藻近盾形变种T.rupestris var.subclypeatus, 塞拉托木四环藻T.celatom var. minor constrictus 和短尖头四环藻T.mucronatus。这些新化石种根据形状、初生肋、次生肋和三生肋的数量,中央胸骨的长度及轴区的形态特征加以区别。新化石种的确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扫描。结果: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S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96.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挑战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人类在21世纪后期面临着油气资源枯渴,寻求洁净高效的新能源成为科学界追求的目标。为此,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新能源研究。目前,人们在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气水合物的基础研究、地质调查、勘探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尚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如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的动力学过程和地质条件,气水合物资源量计算办法,经济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开发模式,气水合物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化石燃料,具有巨大潜力;作为甲烷碳库,是海底地质灾害的诱因;作为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未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97.
青色草原种畜场硅藻土矿产于以更新世玄武岩为基底的盆地中,硅藻土矿体呈近水平层状产出,总体形态为偏长的透镜体。区内有优质的硅藻土及硅藻粘土两个品级矿石。据孢粉及硅藻化石研究可知矿床形成于晚更新世温干的浅水环境。矿区硅藻土品质优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西秦岭西段志留纪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式溥  胡云绪 《现代地质》1992,6(4):384-391
本文研究了西秦岭西段志留纪海水深浅不同的两种遗迹相及其沉积环境,一种是甘南迭部拉路沟中志留世晚期浅海砂岩系所含Cruziana遗迹相,另一种是川北若尔盖晚志留世早期深海复理石Nereites遗迹相。共描述遗迹化石10属11种,其中建立3个新遗迹种。这些遗迹化石对研究西秦岭的地层发育、沉积矿产和古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成因标志,对我国的遗迹化石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9.
郑婷  曹艳敏  彭佳  陈旭 《湖泊科学》2019,31(4):1182-1190
偏远的亚高山湿地受人为活动直接干扰较小,是追踪气候变化和大气沉降双重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理想研究地.本研究以位于巫山的葱坪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根50 cm沉积岩芯的210Pb和137Cs测年、摇蚊亚化石和元素序列,探讨该湿地近200年来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摇蚊种群由1910年之前的Chironomus anthracinus-type、Limnophyes sp.、Cladotanytarsus mancus-type 1变为1910-1925年的C.mancus-type 1、C.anthracinus-type、Procladius sp.和Endochironomus impar-type的优势组合,这些优势种均指示浅水环境.此后,耐营养种E.impar-type、Polypedilum nubeculosum-type和C.anthracinus-type逐渐成为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总磷、总碳和钙是解释摇蚊组合变化的显著环境因子.20世纪30年代以前摇蚊种群可能与进入湿地的径流量小、水位较低相关,而20世纪中叶以来摇蚊组合变化指示大气沉降增长背景下湿地营养富集过程.在大气沉降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耐营养属种增加和生物多样性降低表明葱坪湿地生态环境正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1000.
Dinomischus from the Middle Cambrian Kaili Biota, Guizhou,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nomischus is a rare solitary epifaunal suspension feeder. The over-all morphology of Dinomischus consists of a conical calyx surrounded with elongate bracts and an elongate stem. Visceral mass and stomach sac are evident in the body cavity. Dinomischus is interpreted as a primative ancestor of living entoprocts based on similarities in morphology and mode of life. Previously, Dinomischus is only known in two localities: the mid-Middle Cambrian Burgess Shale Biota and the Early Cambrian Chengjiang Biota. A single specimen of Dinomischus cf. D. isolatus Cowry Morris, 1977 from the Kaili Biota, Guizhou, China is reported here. The discovery of Dinomischus in the Kaili Biota extends its geographical range and indicated that the rare Dinomischus could tolerate deeper water settings during the Middle Cambr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