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4篇
  免费   1502篇
  国内免费   1073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210篇
地质学   4152篇
海洋学   638篇
综合类   441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7 毫秒
991.
正以往的古地震研究主要以单条断层或者某一断层段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复发和破裂规律。其中蕴含一个潜在假设:各个断层或断层段落之间相对独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地震研究结果表明,相邻的断层,各个断层段落以及同一块体的边界断层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一些学者研究单条走滑断层的破裂行为,如在海原断裂带上,多个地点探槽开挖以及历史地震资料通过逐次限定方法,揭示出海原断裂带3个段落地震破裂行为具有一定的响  相似文献   
992.
Deep structure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faults can be understood by observing and simulating the particular phase in a fault fracture zo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fault-zone seismic waves in the seismological domain.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fault-zone head wave and trapped wave a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recent progress in this fiel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spect on the utilization of seismic wave in fault struc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11~2013年南北地震带104个地磁测点3期流动地磁矢量测量的可靠资料,获得了2期该区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分析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局部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这种演化特征与该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均表现出异常特征,震后异常消失;(2)孕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震地磁异常空间大致以震中为圆心,半径约125 km;(3)孕震过程中垂直矢量的方向与龙门山断裂的构造运动呈反向,其矢量值在发震地点附近最小,这可能与该地震的类型为纯逆冲型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统计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为NE向。通过对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分布、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特征分析,指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与活动断裂的走向、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三者之间可相互印证。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可快速建立等震线模型,从而确定灾区面积。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大柴旦—托素湖断裂进行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断裂遥感迹象清晰、断层三角面发育、线性陡坎明显,分为东、中、西三段。断裂在东、西两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中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较弱。根据构造类别法认为该断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很可能是德令哈至大柴旦多次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6.
基于ANSYS LS-DYNA建立桥梁的墩-承台-桩-土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模型,模拟桥梁的桩基础在承台上表面施加冲击荷载后完整桩和有断裂缺陷桩的竖向速度响应,分六桩-承台和八桩-承台两种桩基础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要检测的基桩对应的承台上表面施加冲击力,产生的应力波通过承台到达下方的基桩后沿桩身向下传播,类似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原理,应力波在到达桩底桩土交界面或者断裂面等阻抗变化较大处会发生应力波反射,在桩头处的竖向速度响应波形曲线中能识别出反射回的应力波,进而判别桩是完整还是存在断裂损伤;数值计算同时记录承台表面的竖向速度响应,发现承台表面的竖向速度响应波形比桩头处的竖向速度响应波形由于应力波在桩承台界面的多次反射而更加复杂,难以准确判断反射波。  相似文献   
997.
临潼-长安断裂带(FN )西段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东北段位置和走向清楚,但西南段(神禾塬以西)的推测走向并无实证资料。在临潼-长安断裂西南方向延伸区域内,通过对3条总长近27km的人工地震勘探剖面解译,发现均存在北倾断裂异常,在其中1处异常布置的地质钻探剖面显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存在错断现象。这些勘探异常点被认为是临潼-长安断裂带中的最北侧断裂FN,其连线基本在1条线上,以大约SW240°的方向,延续了临潼-长安断裂带中段走向,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安徽滁州地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调查、坳陷与断坳发育演化的分析,得出两类构造活动具有一致性,且第四纪以来整体表现为弱活动特点。考虑研究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和东北侧的苏北盆地两个中强构造活动区影响,认为滁州地区处于协调区域构造应力释放的活动状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99.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石断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石断裂分布在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前人认为是一条重要的成矿构造.本次研究发现矿体并不产于邹—石断裂本身,断裂没有控制矿体几何形态,不是矿质直接充填或交代的地质构造单元,不具成矿构造的特点.由于邹石断裂在地形上呈现线性沟谷,遥感影像图上呈现清晰的线性影像,切错了花岗斑岩.构造岩主要是围岩的破碎角砾、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以脆性变形为主,温热水与之关系密切,故认为,邹—石断裂具有新构造活动的踪迹,可能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属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1000.
在位场数据处理及解释中,断裂的提取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更有效提取边界信息,压制数据中的噪声成为解释人员重点研究目标.本文通过讨论用于识别重力断裂构造模型的导数方法与Daubechies小波分析方法在信号分析过程中的异同,证明了这两种方法在断裂识别中的有效性.提出将这两种断裂识别方法相结合进行断裂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对漠河盆地高精度重力剖面测线数据使用经典断裂反演方法和Daubechies多尺度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出10条断裂构造,并在漠河盆地中依据平面重力异常利用上述方法识别出四组断裂构造,详细分析了由剖面数据及平面数据获得的各个断裂的构造特征.通过在漠河盆地高精度实测数据中的应用,多尺度小波分析与经典方法相结合的断裂构造识别方法可有效的避免单用经典方法时产生的多个离散点的影响及对断裂位置划分的干扰.该方法可明显去除一些不收敛的反演点位,使断裂图的清晰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