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土工织物具有加筋、过滤、排水、隔离、防渗、防护作用。以巫山老县城沿江滑坡的性质、形态、结构特征、危害、成因机制和稳定性为基础,介绍了土工织物试验相关的工程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32.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年度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m的永久性消落带,最大出露面积达11000hm^2,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土地整理,合理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而且对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也有积极意义。重庆市开县消落带土地面积达4250hm^2,利用潜力巨大,且其开发利用模式极具代表性。在总结国内水库消落带利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开县实际,提出4种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模式,即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生物工程模式、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3.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峡库区主体地处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村耕地资源有限 ,人口密度很大 ,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致使库区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对三峡工程构成极大威胁。在库区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本文在对库区 1 9个区县农村工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 ,运用一般类型分析的方法将库区农村工业分为城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离中心城市的平原型农村工业区 ,山区型农村工业区四种类型 ,并针对每种类型区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这不但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对我国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4.
三峡库区腹地山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转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孟勤  李阳兵  冉彩虹  李明珍 《地理学报》2021,76(11):2749-2764
山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分析有利于厘清农业景观发展的动态轨迹与方向,对农地用途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景观格局转型理论框架,并在三峡库区草堂溪流域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整体—微观的角度解析2000—2018年期间,以坡耕地、撂荒地和果园为代表的农业景观格局转型特征。研究发现:① 果园沿河谷的扩张和撂荒地在较高海拔处的扩张明显压缩了坡耕地的空间,这导致区域景观多样性的整体增强,而在局部地形上的差异明显,斑块破碎但聚集度增强;② 研究区农户耕种范围内的农业景观格局转型主要表现为耕—果转换型、综合型、部分撂荒型和撂荒型4种模式,各模式揭示了山区农业景观格局的不同发展阶段;③ 在以社会经济因素为主的驱动下,三峡库区山区的农业景观格局转型具有双向性,表现为以传统均衡分布的纯粮种植景观向河谷生态经济双赢的经果林景观和较高海拔的撂荒地转变。研究结果揭示了近年来中国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独特性,对库区山区农村土地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以及库区乡村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5.
重庆忠县泔井滑坡物性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泔井滑坡的工程(以钻探方法为主)地质勘察评价,对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①滑坡体的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加碎、块石;②潜在滑移带均由粉质粘土组成;③对滑坡体和滑移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用表格形式进行阐述;④对滑坡体发生滑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⑤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⑥结论: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的稳定系数为1.35,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加之库区水位达175m时稳定系数为1.01~1.05,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而在175m回落至145m的过程中加暴雨及地震作用下,稳定系数为0.97~0.98,这时的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6.
通过分析大量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工作,对三峡库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巴东组的主要构造样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这些地质要素对三峡库区变形斜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三峡库区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与八面山弧形构造带的接合部,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多样.三峡库区特定的历史构造条件为巴东组深厚层松散斜坡的发育准备了变形条件.造成三峡库区发育深厚层松散斜坡的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多层次的顺层滑脱构造、强烈发育的劈理等.  相似文献   
137.
三峡水库区江阳坪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莲  陈必威 《华北地质》2007,30(3):230-233
本文介绍了滑坡体、滑带、滑床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及滑坡具多期次滑动的变形特征,认为滑坡区岩石破碎、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地表水渗入土体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长时间的持续暴雨、古夫河长期冲刷、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结果以及滑坡稳定性反演分析计算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8.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三峡库区忠县-石柱河段为研究区域(面积260.9km2,滑坡分布面积5.3km2),建立了地质、地形数据库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数据比例尺均为1∶10万);在进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双变量分析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对滑坡影响定量因子采用滑坡种子网格数据驱动的分级新方法。在GIS系统中进行了滑坡危险度评价成果图制图,将评价结果分为很低、低、中等、高、很高5个等级,依次占研究区域19.9%、31.69%、27.95%、17.1%和3.6%。评价结果显示危险性高和很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这与实际的滑坡分布吻合。研究结果对在三峡库区推广应用、防灾减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9.
三峡库区秋雨的气候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冷  黄朝迎 《地理学报》2000,55(Z1):20-25
利用三峡库区28个站1960~1996年10月~11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秋雨发生的气候概况、降雨日数分布,降雨量分布、秋雨过程及其频率分布,研究秋雨的年际变化规律,其结果可为长江三峡工程提供参考,有助于做好三峡工程的气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40.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具有工程数量多、数据量浩大、资料上交时间段集中的特点。基层信息软件不仅要满足基层业务需要,还应兼顾后期资料管理和使用需求,为此研发了面向勘察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勘察点源信息系统GeoHazard。该系统以地矿点源信息系统思想为指导,点源主题数据库为核心,设计了基于地理底图的数据采集、基于GIS的图件编绘、基于图件的可视化查询检索和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汇交等工作方案;初步实现勘察工作中数据采集、图形编绘、存储管理、输出的全程计算机辅助化;具有支持地质灾害勘察应用的专业性、面向地质灾害勘察工作全过程的完整性、术语代码和图式图例的标准化、各类数据和资料管理的一体化、数据分析检索和表达的可视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