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0篇
  免费   1806篇
  国内免费   2852篇
测绘学   3301篇
大气科学   4831篇
地球物理   1184篇
地质学   2625篇
海洋学   119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98篇
自然地理   448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季节变化特征,证实赤道印度洋和东太平洋SST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由于沿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季风环流和太平洋上空Walker环流之间显著的耦合造成的。这两个异常的纬向环流圈之间的耦合形式看起来很象是存在于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一对齿轮(简写为GIP),当一个作顺时向变化时,另一个则作反时向变化。文中还证明ENSO事件与GIP的年际异常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暖事件时GIP为反向运转;冷事件时GIP为正向运转;异常的GIP的啮合点位于印尼群岛附近。对80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的分析表明,每次事件前期异常的GIP的啮合点首先出现在印度洋上空,然后逐渐传入太平洋,引起GIP东侧的大气纬向风u和SST同时发生异常变化。当这种风场和SST的异常变化发展东传到达赤道中东太平洋时,导致ENSO事件最终出现。本文由此指出印度洋上空纬向环流的异常可以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大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去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并触发ENSO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利用IAP 2-L AGCM进行的数值模拟,进一步揭示了冬季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变化的影响及其二者联系的物理机制和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增强时,在500 hPa等压面图上强迫产生一个自赤道西太平洋开始,经我国东部、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到美国西海岸的异常波列;位于西太平洋的经向三圈环流增强,位置北移;在风暴轴的西半部和东端斜压性增强;从而导致了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北抬、东伸。  相似文献   
993.
丁一汇  沈新勇 《大气科学》1998,22(5):735-743
该文对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是该文的第一部分,将E-P通量理论引入到中尺度对称扰动的动力学模型中,重新定义E-P通量为“倾斜E-P通量”。采用“倾斜E-P通量”的新概念,详细讨论了影响平均基流的几个因子作用。特别在中尺度系统对动量、热量的垂直输送项改变影响环境风场、温度场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5.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996.
试论区域大气模式系统中陆面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度法求解点源三维地电场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点源三维地电场的求解是一大型数值计算问题.本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最后形成一个线性方程组Ax=b,这里A是大型稀疏的带状对称矩阵.解大型稀疏方程组的完全Cholesky分解直接算法,一般要求巨大的机器内存来存储系数矩阵A,而且计算速度极慢.因此引入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度(ICCG)算法及按行索引的稀疏存储模式,充分利用A的稀疏性,使得计算速度大大提高,而内存要求则大大减少,因此ICCG算法是地电三维正演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和讨论了位错理论模型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采用走滑和倾滑位错理论模型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组断层活动产生的三维形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该地区1999~2001年间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甘青块体顺时针转动等一些较重要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在分析和比较了三维GIS中多种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线性八叉树编码原理、线性八叉树数据结构以及线性八叉树的生成、显示与操作,并从数据结构的优缺点着眼,提出将BR 法与线性八叉树相结合的观点;从三维动画技术着眼,提出将原型法、CSG 法与线性八叉树相结合的观点,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多元表示的三维GIS系统的构想框架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10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度场与降水场具有密切的时空相关性,第一模态反映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南亚高压活动地区前期10~12月、1~4月高度场变化,通过影响未来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位置,导致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物理意义明确,时空相关显著,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