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冲击荷载作用下层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跃堂  林家炜  石磊 《岩土力学》2011,32(Z2):122-126
材料破坏准则的采用是制约动态层裂机制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一维弹脆性平面波理论,运用累积损伤破坏准则对因爆炸或冲击引起的层裂问题进行分析。解析了三角形脉冲荷载在考虑升压时间时第1次层裂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考虑升压时间时得出的层裂片厚度比不考虑升压时间时要小,运用累积损伤破坏准则计算出的层裂片厚度比最大拉应力瞬时断裂准则的计算值大。分析结果对研究地冲击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的震塌破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2.
从三级配混凝土的细观层次出发,将梁的纯弯段视为由水泥砂浆,粗骨料及两者间的粘结带所组成的复合材料.采用既考虑应变率强化效应又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动力本构模型反映细观单元的损伤退化.通过自编的以位移控制的有限元程序对三级配混凝土梁在冲击荷载和三角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动弯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23.
为能充分利用空间数据模型中的拓扑关系来实现三维闭合块体的构建,引入了表示简单块体轮廓的线框单元体概念来组织三维模型间各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以方向边和方向三角形作为基本识别单元进行三维简单形体的自动识别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构建复杂地质块体,还可以准确描述块体内各要素的拓扑关系,再现局部特殊地质现象,如小断层(悬面)等。为三维地质模型在地震正演模拟、射线追踪等分析应用方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4.
郑德华 《测绘通报》2000,(12):21-22,26
介绍了黄浦江顶管工程定向测量的要求及作业方法,阐述了顶管工程竖井定向测理中对称联系三角形法的原理,探讨了该法定向测量的理论精度,工程实践表明,在顶管工程中采用对称联系三角形法定向达到了高精度陀螺经续仪的精度,满足了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5.
大型稀疏正定法方法非零动态存储三角分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学美  魏代勇 《测绘学报》2000,29(3):209-215
本文针对具有正定性质的大型稀疏法方法,提出了大型烯疏正定法方程的非零动态存储三角分解法,动用复式链表来动态存储稀疏矩阵。这种解法规律性强,简单直观,更易于计算机上实现,很好的解决了大型稀疏法方程所遇到的困难,极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26.
地壳应变率计算的传统方式是将GPS站点组成三角形进行计算,因Matlab与GMT在构造Delaunay三角网时采用不同的算法,对于同一套数据生成结果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Matlab与GMT构建三角网结果输出的数据格式,利用Perl语言编写程序将两套结果进行转换,实现Matlab与GMT软件在绘制Delaunay三角网时的相互转化并构建同样的三角网结果,绘图时再结合GMT的地形底图,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27.
本文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方法,以基于三角形网格的全空间格林函数及离散积分核计算为基础,进行了最常见的弯折断层的破裂传播过程模拟.为了去除边界积分方程方法中格林函数计算存在的高度奇异性,研究采用分部积分等方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重整化和离散化处理.地震力学过程可以被视为断层由静摩擦转为动摩擦的过程,对于震源破裂过程的动力学模拟,摩擦准则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常用的滑动弱化摩擦准则.计算引入Courant-Friedrich-Lewy比值来表达场点的影响,并控制计算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通过与典型算例的比对,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地震破裂能否穿越断层弯折部位继续传播是震源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多种理论弯折断层模型,模拟了断层弯折对地震破裂传播的控制作用,并通过改变断层周边初始应力场、断层弯折角度大小以及滑动弱化距离大小等来分析各个因素对破裂传播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断层面上初始破裂区域内外的应力越高,破裂越容易越过断层弯折部位继续传播;初始破裂区域半径越大,或滑动弱化距离越小,破裂也越容易发生,并越过弯折部位继续传播.同样的初始条件,断层弯折角度越大,断层弯折作为障碍体,对破裂传播的阻碍作用越显著.小的弯折角,其破裂传播过程与平面断层差别不明显,基本仍以椭圆方式对称向两侧传播.  相似文献   
228.
229.
冻土地区三角形块石路基与水平块石路基的保冷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姜凡  刘石  王海刚  陈焕倬 《冰川冻土》2004,26(Z1):90-96
Time varying temperatures and pore-air velocities in two gravel embankments, horizontal and triangular gravel embankments, are studied using the "Rock-Block model" and the results are visualized in the form of isotherms and velocity vectors for different times of the yea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 both the two embankments there is a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of pore-air extending throughout most of the embankment during winter months, whereas in summer the pore-air rotation changes to the opposite. The pore-air velocities in the triangle gravel embankment are somewhat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horizontal gravel embankment. The stronger convection in winter enhances the upward transport of heat out of the triangle gravel embankment, thus having more apparent cooling effect than the horizontal gravel embankment. During summer months, the pore-air velocities are nearly the same for both the two embank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though the two gravel embankments have the effect of cooling the permafrost beneath, the temperature fields in the triangle gravel embankment are a little lower and more stable compared with those gotten from the horizontal gravel embankment, showing that the triangle gravel embankment has more apparent cooling effect than the horizontal one.  相似文献   
230.
3维模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里,但有限的图形显卡的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严重阻碍了这种媒体的传播。单纯依靠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不足以解决问题,必须采用相应的算法对3维模型数据进行压缩。首先将3维模型数据压缩算法进行分类;然后结合不同的分类情况比较分析了近几年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压缩算法;最后对该技术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