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18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余光模  梁斌  钟长洪 《地质通报》2010,29(5):901-906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均值为-7.82‰。在剖面上δ13C值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剖面下部2~21层,δ13C值均为正值,在0.04‰~1.68‰之间,平均值为0.92‰;上部23~32层,δ13C值均为负值,在-3.19‰~-1.42‰之间,平均值为-2.13‰,δ13C值存在一个显著的负漂移,变化高达4‰。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的变化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可作为震旦系/寒武系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212.
李才  吴彦旺  王明  杨韩涛 《地质通报》2010,29(12):1733-1736
在申扎地区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的"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南部发现的唯一确切的寒武纪地层,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而且也是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发现的唯一的下奥陶统与寒武系"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界面。通过对申扎"泛非运动"界面的研究,可以准确界定"泛非运动"的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也是研究"泛非运动"之前冈瓦纳大陆北缘沉积作用不可替代的标本,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3.
剖面露头特征显示 ,徐宿地区上前寒武系地层单元 (组、段 )界面普遍是穿时面 ,分别涉及贾园组—望山组各组地层。研究结果表明 ,穿层界面的形态、倾向与界面上下的岩石类型、海进海退、深水方向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人为选择窄相带浅水相沉积作为地层单元分界面的标志以及沉积相带的侧向迁移是造成界面穿层的原因。鉴于地层单元界面普遍穿时 ,建议采用以斜实线的形式来表述研究区上前寒武系地层柱中穿时界面上下两个地层单元的整合接触和部分同期、部分先后异期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214.
湖南前寒武系锑金矿床成矿的独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湖南前寒武系不同矿物组合的金矿床中 ,锑金矿床是常见的一类。矿床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系一套厚大的、富含火山物质的浅变质岩系中。成矿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或脆 韧性剪切带控制。辉锑矿是Au的主要载体矿物之一 ,含Au 0 17× 10 - 6~ 110× 10 - 6,Au的分布率为 15 1%~38 2 %或更高。锑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分带性。富Au辉锑矿以早期细粒、富含As以及Se、Te等杂质和具有轻S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成矿流体的∑S浓度、成矿温度及围岩的介质条件是控制锑金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5.
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可以推断古盐度、古水温和古水深 ,恢复古沉积环境 ,并判断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对淄博地区上寒武统微量元素Sr、Ba、V、Ni和氧 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属于稳定的浅海环境 ,微量元素和氧 碳同位素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的波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而且从地球化学方面为层序地层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也表明 ,由于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复杂性 ,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因素来分析。  相似文献   
216.
贵州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研究所确定的划分定义,确定界线划分的地球化学划分方案,从而为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且根据对丹寨界线剖面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化学事件研究结果,将界线置于3层-4层之间。  相似文献   
217.
通过对北武夷地区前寒武系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综合研究,从中元古代铁沙街岩组,周潭岩组到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万源组,洪山组,外管坑组,SiO2,K2O,K2O/Na2O等具有宵渐增大的趋势,而TiO2,Al2O,FeO,MgO,Na2O及SiO2/AlO3则逐渐减小;∑LREE/∑HREE增加,而∑REE总体具减小趋势,Sc,Ba,Ba,Rb,Cu,Cr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大,而Ni,Th,U,Ta,Nb,Ga,Zr,Hf,V,Za,Co等则减少。本文利用地球化学参数判别本区前寒武系岩石形成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地边缘。  相似文献   
218.
赣西南上寒武统水石组风暴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南上寒武统水石组风暴岩是在近年开展的鹅形圩幅1:5万区调中首次发现的。文中对风暴岩沉积层序、剖面结构类型作了全面论述,并与理想风暴岩、浊积岩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风暴岩沉积模式,并指出了发现风暴岩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19.
赣西北港口地区晚寒武世重力流是一套再沉积的产物。沉积类型比较多样,可划分滑动沉积、碎石流沉积、颗粒流沉积,它们分别代表斜坡的上部,中,下部及底部。其中根据砾石堆积形态,含量又可分为高密度流及低密度碎石流。晚寒武世本区的大陆斜坡坡向呈北-南方向展布。这套重力流的发现,确定了本地区大陆斜坡位置,贯通了江南过渡区南西-北东方向展布的大陆斜坡,对中国华南地区晚寒武世的构造古地理控制作用及层序地层学研究均具  相似文献   
220.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是研究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最重要的国际候选剖面之一。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硅同位素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指出“C”点附近“界线粘土层”为火山成因,“B”点至“C”点之间有海底喷气活动;“C”点附近的δ~(13)C,δ~(18)O负异常与生物大量活动有关,而非“灾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