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608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016篇
地质学   1473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作为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成像的主要手段之一,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正问题研究对现场观测系统设计及后续反演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波频散曲线的正演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水平层状介质中面波的本征值问题进行求解,该类方法计算效率高但较难考虑地下介质在横向上的不均匀性;二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全波场模拟,该类方法在理论上可考虑任意复杂的地质模型但计算成本相对较高.本文基于振幅归一化加权的聚束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横向非均匀介质模型的多道瑞雷波频散曲线正演方法.首先,基于聚束分析的计算公式推导得到了经振幅归一化加权后输出功率谱中相速度与局部相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黄金分割极值搜索算法计算得到了多道瑞雷波数据的理论频散曲线.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地实现横向非均匀介质中多道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正演计算,所求取的频散曲线与采用二维弹性波时间域有限差分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从而可为面波多道分析法中的观测系统快速优化设计以及横向非均匀介质中频散曲线的反演解释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2.
为揭示地震波在地壳小尺度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过程,更准确地描述地震波的包络展宽现象,本文基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采用离散波数法求解能量密度积分方程,选取高斯型自相关函数表征的散射模式,得到S波能量密度包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在形成S波能量密度包络中的贡献规律;然后探讨了吸收系数和总散射系数对合成S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影响;最后对比了在不同散射模式下合成的S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差异。结果显示:① 不同的散射模式下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对地震波散射过程的贡献规律是一致的,对于近震(震源距小于100 km),单次散射模型可以近似合成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着震源距增大,多次前散射模型可以更快地接近总能量密度包络;② 吸收系数增大会降低直达S波和尾波幅值,总散射系数增大会降低直达S波幅值,但使得S波尾波幅值升高;③ 前散射模式下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震源距的增大会导致峰值延迟,包络展宽,尾波衰减一致性更快等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993.
孔隙、裂隙介质弹性波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孔隙、裂隙介质弹性波理论”提高了人们对实际岩石声学性质的模拟和预测的能力.作为对这一理论的实验验证和重要应用,我们将它用来模拟和解释岩石超声实验中测得的干燥和饱和岩石弹性波速度随压力的变化曲线.理论模拟的重要参数,如岩石的裂隙密度等是从实验数据反演得到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孔隙度较高的砂岩,还是孔隙度很小的致密岩石,如花岗岩,该理论都能很好地描述岩石在干燥和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随压力的变化.造成波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中裂隙在压力作用下的闭合和裂隙密度的减少.本文的结果还指出了将岩石裂隙密度作为描述岩石的重要物性参数,并给出了从实验室超声测量中确定这一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偶极横波可以获得地层的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利用这些地球物理信息可以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尤其是裂缝导致的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从而有效评价压裂施工对储层的改造效果。通过分析对比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井压裂前、后过套管偶极横波测井资料,证明了过套管偶极横波在评价压裂效果的可行性,可以将偶极横波技术作为油气井压裂效果评价、探测油气井裂缝的一种常规技术。  相似文献   
995.
倾斜定向排列裂缝地层可以等效为TI介质,根据TI介质弹性波反射透射方程,模拟了上覆各向同性泰勒岩/下伏含有倾斜裂缝的奥斯汀白垩岩模型qP波方位反射系数。通过将qP波方位反射系数拟合成椭圆,研究了裂缝密度、裂缝倾向、裂缝倾角与椭圆参数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裂缝密度增大椭圆扁率也在增大,裂缝倾向与椭圆中心点方位相差180°,裂缝倾角与椭圆中心点到坐标原点距离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本研究可以为预测倾斜裂缝地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6.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含气饱和度低,基本上没有自然产能,需要进行压裂,所以压裂产能的预测很重要。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 GRNN) 稳定,对样本数量的要求低。产能预测关键是样本的选取以及扩展因子的选取。在原有的 GRNN 预测产能的基础上,利用交叉验证法改进 GRNN 网络,选取最优的样本确定最优的 GRNN 网络结构,利用循环判断法,选取最优的扩展因子。改进的 GRNN 神经网络可以避免确定 GRNN 网络结构和扩展因子过程中过多的人为影响。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压裂产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改进的 GRNN 网络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苏里格地区致密砂岩气层的压裂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苏里格地区气层压裂产能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正>一等奖1、袁建国:辽宁北票市台吉营子金矿显微构造特征及成因浅析,地质调查总院二等奖1、金松:内蒙古大梁道班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探讨,地质研究院2、任永健:黑龙江五常张家湾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地质研究院三等奖1、贺小黑:地震条件下不同类型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地质调查总院  相似文献   
998.
张玉军  张维庆 《岩土力学》2014,35(Z2):556-564
由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模型退化为单一孔隙介质模型,将其与岩体扩容梯度引入笔者所研制的二维有限元程序中,使用Mohr-Coulomb准则,计入塑性扩容对岩体孔隙率及渗透系数的影响,针对一个假设的实验室尺度且位于饱和孔隙介质岩体中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模型,拟定不同扩容梯度值的5种工况,进行4年处置时段的数值模拟,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正应力、塑性区、孔隙率及渗透系数、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流速的变化、分布情况。结果主要显示,相比于不考虑扩容梯度的工况,考虑扩容梯度工况的正应力、孔隙率及渗透系数、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流速等的分布与塑性区的分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呈现了某种"剪切带效应";正应力量值、塑性区面积、孔隙率及渗透系数、孔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等均随所取扩容梯度值的变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9.
俞嘉臻  张显涛  李欣 《海洋工程》2022,40(5):98-110
由于沿海区域的限制以及愈加严重的环境污染,渔业养殖正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深远海海域的海况更加恶劣,给养殖装备的设计与性能评估带来新的挑战。为解决该问题,对极端波浪与养殖装备网衣结构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基于waves2Foam建立数值波浪水池,极端波浪模拟采用基于NewWave理论的聚焦波模型,网衣结构模拟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并通过与Morison模型计算的网衣受力等效分析,获得多孔介质模拟网衣结构阻力系数的直接估计方法。然后将多孔介质模型嵌入waves2Foam中,开展聚焦波与网衣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同时开展水槽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网衣密实度及不同波浪参数下网衣结构的升阻力特性以及网衣结构对波浪场的扰动规律。研究表明:聚焦波波峰幅值和网衣密实度对网衣结构的升阻力影响较大,且升力峰值出现在阻力为0的时刻;网衣结构对聚焦波的时空演化特性有影响,改变了聚焦波波形。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 MS)分析3个不同养殖区域成熟期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主茎、侧茎、生殖托、气囊等部位中As、Cd、Cr、 Cu、Ni、Pb和Zn的含量,以揭示羊栖菜中这些微量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羊栖菜具有较强的微量元素富集能力,不同部位的微量元素富集能力存在差异,主要富集在生殖托和气囊中。结果表明,各站位间As、Cd、Cr和Cu在各部位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而Ni、Pb和Zn在各部位中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羊栖菜对As的富集系数最高,对Cr的富集系数最小。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除了两个站位的生殖托外,摄入羊栖菜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但是相对而言,茎干的食用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