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052篇
海洋学   52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卵形鲳鲹胚后发育阶段的体色变化和鳍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在池塘进行育苗的31天前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幼鱼,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体色变化和鳍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24.73±2.11℃、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第2天眼点的褐色素增加,此时仔鱼未开口、眼点未有视物功能;第3天开口时,眼大而突出、布满黑色素,变为黑色的眼睛,具有视觉功能;第17天当仔鱼变态为稚鱼时,鱼体变得不透明;在第22天变态为幼鱼时,鱼体体表为褐色;30天的幼鱼体表为银白色,与成鱼的体色一致。各鳍开始分化和发育的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1天仔鱼胸鳍原基出现;2—3天仔鱼开始摄食,胸鳍为扇形;第17天各鳍发育基本完成,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体色的变化和鳍的形成和发育对仔稚鱼的摄食、行为、生长、变态和存活等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仔稚鱼变态发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人工育苗生产技术尤其是投饵、分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不健全,致使农用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与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农、牧用户在农用地流转中主体地位也未能得到保证,农牧民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土地是农、牧民生存和生产的基础资料,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用地流转往往使农、牧用户缺失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993.
一、新建煤矿概况 新建煤矿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为七台河矿区的一部分,北部为新立矿,东部与桃山矿相邻,西部紧邻新建矿,南部境界为煤系基盘不整合线,深部境界为-500m标高线。走向长度8km~10km,宽度为4km,井田面积约为38km^2。整个煤系地质的厚度约900m,共发育30层~80层煤,其中可采或不可采煤层20层~50层。区内交通极为方便,铁路、公路可通,七勃公路从本区通过,距哈尔滨430km,距牡丹江230km。  相似文献   
994.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丽丽  王训明  哈斯  花婷 《地理学报》2012,67(11):1526-1536
干旱半干旱区风沙活动较强烈, 风沙地貌十分发育, 环境演变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由于缺乏高分辨率载体, 在这些地区进行环境变化重建的手段及获得的结果相对贫乏。但是在这些区域发育的灌丛沙丘是风沙堆积体, 其形成演化记录了相对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灌丛沙丘形态学特征、发育过程、以及其在区域环境变化重建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研究在揭示干旱区环境演变过程方面有重大的意义, 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这一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厚壳贻贝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营养物质积累和消耗规律,本文分析测定了3个年龄组的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5个时期的肥满度、含水量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相同发育时期的肥满度和含水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熟期的肥满度最高,为17.76%~19.21%,约为休止期最低时的3.15倍;含水量则正好相反,以休止期最高,为93.29%~95.32%,约为成熟期最低时的1.15倍。(2)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成熟期达到峰值,粗蛋白为72.01%,粗脂肪为13.52%,两者分别在休止期和增殖期最低;总糖含量在排放期最高为13.56%,灰分含量以休止期最高为7.59%,两者均以成熟期含量最低。(3)蛋白质的积累与消减正好与肥满度的变化相吻合,证实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吸收并贮存大量营养物质,使肥满度逐渐升高,随配子的排放肥满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96.
997.
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红河流域32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降水、气温、蒸发等实测资料,元江、李仙江和盘龙河1956-2000年径流量资料,使用GIS技术支持以及Kendall检验法、方差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径流时空分布变化与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得出如下结论:(1)在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下,降水量和径流深等值线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分布模式与河谷/山脉的走向基本一致,并在哀牢山北段和李仙江下游地区形成两个高值区.(2)在多年平均尺度上,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对径流变化的地域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对气温则不明显:李仙江的降水量明显大于哀牢山东部的元江和盘龙河区,其降水量变化的相对偏差则小于它们,反映出哀牢山的阻隔效应;三个区的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反映出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受该区特殊环境格局的"通道-阻隔"作用不明显;多数降雨、径流和气温特征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变化,在盘龙河与元江及李仙江都明显不同,反映出红河流域山脉的阻隔作用明显.(3)在区域气候变化及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通道-阻隔"作用的叠加影响下,红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在东西方向上差异明显:沿红河断裂发育的元江流域的径流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西部的李仙江和东部的盘龙河径流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元江和李仙江的年径流有一个准5年的变化周期,而盘龙河则有一个准8年的变化周期;三个区域的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不一致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98.
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视向滑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振  殷跃平  李滨  张明 《岩土力学》2012,33(9):2704-2713
重庆武隆鸡尾山山体为典型的斜倾厚层灰岩山体,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见侧向崩塌-堆积层滑坡,属于真倾向滑移变形转为视向整体滑动的特殊失稳模式。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岩溶及地下水作用、软弱夹层等影响因素分析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形成原因;根据滑坡破坏机制,基于关键块体控制理论,对鸡尾山滑坡进行三维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元软件模拟鸡尾山滑坡的初始变形破坏过程,分析了鸡尾山滑坡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视向滑动形成机制和变形破坏特征,并探讨了节理化和溶蚀岩体的参数取值。结果分析认为,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鸡尾山山体初始沿真倾向方向滑移,沿岩溶发育的陡倾节理裂隙逐渐产生后缘及侧向裂缝,形成块状后部驱动块体,由于地下水等因素使软弱夹层软化,驱动块体下滑力增大,前缘阻滑关键块体内部应力积累,并最终沿强度较低的岩溶发育带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整体滑动;在进行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时,考虑实际的滑坡机制,将滑体分为驱动块体和关键块体分别进行力的解析,并以关键块体的安全系数代表滑坡的安全系数更加合理。数值模拟显示,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岩溶发育带剪切破坏后,滑体进入大变形阶段,表明关键块体控制和阻滑作用明显,软弱夹层强度降低是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对山体的影响主要是使上覆岩体压应力增大,但对滑体的变形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缘斜坡带以发育灰泥丘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备受关注,而台地结构样式制约着台缘斜坡带的发育类型和空间展布格局。在地震、测井、岩心、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发育缓坡型、镶边型、孤立型和淹没型4种碳酸盐岩台地结构样式。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台地结构样式存在差异:寒武纪时期,塔中、塔北为进积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而塔西南为退积缓斜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早奥陶世时期,塔北为退积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而塔中、塔西南地区则为加积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台地结构在纵向上发育演化的同时,台缘坡折带在平面上也发生迁移变化:寒武纪时期台缘坡折带环绕着西部台地呈向西开口的“U”字型分布;早中奥陶世塔西南地区的台缘斜坡带向盆内迁移,塔中、塘南地区分别发育中古台槽和塘南台缘坡折带;晚奥陶世时期塔里木盆地整体呈现“3个半岛型台地”、“4个台地边缘相带”的沉积格局。塔西南地区寒武-奥陶纪的台缘坡折带、塔中地区早、中奥陶世的中古台槽以及塘南地区奥陶纪台缘斜坡带的发现,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沉积格局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养殖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卵巢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次性周期内,4—5月龄鱼卵巢处Ⅰ期,内以第Ⅰ时相卵细胞为主;6—18月龄鱼卵巢处Ⅱ期,内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单层滤泡膜形成;19—20月龄鱼卵巢处Ⅲ期,内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双层滤泡膜及放射带形成,胞质内出现液泡及卵黄粒;21—22月龄鱼卵巢处Ⅳ期,内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胞质内充满卵黄粒;23—24月龄鱼卵巢处Ⅴ期,内以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滤泡膜脱落;25月龄鱼卵巢处Ⅵ期,内以空滤泡和第Ⅱ、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6—7月为主要产卵期,9月产后卵巢恢复至Ⅱ期,12月进入Ⅲ期,并以该期越冬,4月卵巢重新往前发育。光唇鱼属短期分批产卵类型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