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卵形鲳鳆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孵化后31d前的卵形鲳够(Trachinotusoyatus)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发育,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在水温为23—28℃的培育条件下,消化系统发育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0—2d):初孵仔鱼消化管仅为一细长的线状管,位于卵黄囊上方,不具备摄食和消化能力,为内源性营养阶段.第2阶段(3—5d):口和肛门形成,消化道与外界相通,开始摄食.5d仔鱼卵黄囊完全吸收,出现肝脏、胰脏,为混合营养阶段,消化道分化成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和后肠.第3阶段(6—17d):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逐步发育完善,进入到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前肠中出现空泡,后肠中发现有嗜伊红颗粒,表明肠上皮细胞吸收了脂肪和蛋白质.17—18d仔鱼出现胃腺和幽门盲囊,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第4阶段(18—22d):胃腺、幽门盲囊、肝胰脏等消化器官发育完成,鱼苗进入幼鱼期.结果表明,卵形鲳碜消化系统的发育是与仔、稚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功能的完善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胚后发育阶段的体色变化和鳍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在池塘进行育苗的31天前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幼鱼,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体色变化和鳍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24.73±2.11℃、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第2天眼点的褐色素增加,此时仔鱼未开口、眼点未有视物功能;第3天开口时,眼大而突出、布满黑色素,变为黑色的眼睛,具有视觉功能;第17天当仔鱼变态为稚鱼时,鱼体变得不透明;在第22天变态为幼鱼时,鱼体体表为褐色;30天的幼鱼体表为银白色,与成鱼的体色一致。各鳍开始分化和发育的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1天仔鱼胸鳍原基出现;2—3天仔鱼开始摄食,胸鳍为扇形;第17天各鳍发育基本完成,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体色的变化和鳍的形成和发育对仔稚鱼的摄食、行为、生长、变态和存活等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仔稚鱼变态发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人工育苗生产技术尤其是投饵、分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 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一混合营养一外源性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