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7篇
  免费   865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970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2591篇
海洋学   444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冷灌繁种”适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温敏不育系水稻培矮64s育性敏感期间冷水灌溉处理后的农田微气象要素和自交结实率的平行观测,分析研究了供试不育系的适宜灌水时段、灌水深度以及灌溉用水量等的“冷灌繁种”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2.
朱兰娟  储长树 《气象》1997,23(12):47-51
通过对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育性敏感期间冷水处理后温度场分布特征和自交结实率的资料分析,得出培矮64S的灌水始期是冷灌后的见穗期往前推18天,终止期为见穗期往前推3天,灌水深度前10天为15cm,,后5天为20cm,,为“冷繁”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东亚冬季风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讨论了东亚冬季风和冷涌的演变特征,并与南亚作了对比,发现在东亚地区,冬季风演变主要表现为10月中旬经向环流的突变及9月初、11月中旬和1月末对流层低层温度的3次突变;而在南亚地区,经向环流的变化不如东亚地区明显,而且高层要先于低层变化,对流层低层温度存在2次突变。在整个冬季,东亚地区冷涌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南海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而西太平洋冷涌在1月份出现最高频率;南亚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但远小于东亚地区且衰减速度很快。另一个不同点是东亚地区的冷涌强度是往上衰减的,而南亚地区的冷涌强度则是往上增强的。这说明东亚冬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性质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报道了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定的贵州郑家洞AZJ-2号石笋的铀系年代。该石笋经历了三个速度不同的生长阶段,顶部90cm及底部21cm生长迅速,TIMS铀系法高分辨率年代结果仍不足以给出其确切的生长速率。精确建立碳氧同位素演化时间坐标的困难,应是从新生碳酸盐提取古气候演变信息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AZJ-2的生长起止年代为距今14.7 ̄13.8万年,贵州在此期间可能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  相似文献   
125.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 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 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 异,据此建立了定量估算泥岩中成岩转化的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C陆源=(C/Q)沙一×Q样品和C成岩=CXRD-C陆源,其中C为黏土矿物含 量,Q为石英含量,更好地反映了泥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泥岩中的成岩矿物和组合呈现出 两段性,3000 m以上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较慢,形成了以伊蒙间层+高岭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酸性成岩 环境和开放成岩体系;3000 m以下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过程加快,形成了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石的成岩矿物组 合,推断其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和封闭成岩体系,充分展现了泥岩在深浅层成岩环境和体系的差异性。与前人研究东营凹陷 泥岩中由有机质生烃产生异常压力造成的开放/封闭体系界限基本吻合,表明泥岩中矿物埋藏演化经历的成岩体系与有机质 生烃形成的压力体系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这对认识不同成岩体系下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和生烃机理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文章着重分析了早元古休伦超群、阿尼米克超群沉积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受裂谷控制,仅出露于苏必利尔湖区的基维诺超群的岩石地层特征。最后以上密执安地区为例说明早元古宙沉积环境地层组合及受平诺克造山运动影响出现的地体组合.  相似文献   
127.
陆相火山岩铜矿床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陆相火山岩铜矿床的成矿条件,对于多发现新的铜矿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实际存在,大陆玄武岩型铜矿的成矿系列,大陆裂谷的成矿环境和热液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地层十分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生物群综合分析,将该研究区归入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域和特提斯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省,8个亚省。西伯利业省以管孔贝大量发育为特征,缺少大长身贝类,珊瑚不甚发育,植物少见,为安加拉植物群;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管孔贝类和大长身贝类共同发育为突出特征,珊瑚较发育,但分区特征不明显,并有大量异珊瑚类,植物为安加拉植物群;塔里木北缘—西秦岭省以南方型生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大长身贝类最为发育,缺少管孔贝类,珊瑚数量十分丰富,并有假乌拉珊瑚大量发育,植物以华夏植物群为主。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分区与板块关系密切,晚泥盆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汇聚,到早石炭世早、中期,两大板块基本上处于相近似的古生物地理环境,与此同时,塔里木板块逐渐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海水相通,致使哈萨克斯坦板块广大海域出现南、北动物群混生现象。早石炭世末,三大板块海域相连,除各地沉积和构造古地理环境尚有差异外,中石炭世开始,腕足类,类及珊瑚等动物群均显示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9.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忠和 《地学前缘》1996,3(3):119-123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是研究水岩相互作用的定量化方法,是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物理模拟方法的有效补充和理论上的提高与升华。该方法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地热系统、热液矿床、油气盆地以及一些常温体系中水岩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全体系常包含岩石、水溶液和气体三相。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在对各相进行分别描述的基础上,依据质量平衡、质量作用与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共平衡关系,从而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改变成分、改变温度及改变压力等不同的过程)。文中列举了地热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盆地等模拟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