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126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辽宁西部花坤头营子地区旋卷构造是板块碰撞陆内造山作用结果.该构造由内环、外环及推覆体三部分组成.内环为一个完整的莲花状构造体系,由中心向外,岩石地层单位呈一圈一圈的,由老向新排列.外环为以雾迷山组为主体的北东向的瓦房子复背斜核部.内环与外环以塌陷断层、旋转挤压断层分隔.与该构造有关的矿产有铅锌、锰矿.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揭示叠瓦状逆断层在地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再现了叠瓦状逆断层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模型内部位移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得出了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1)除下伏断层的下盘局部斜向下外,整个构造区的变形以沿断层带斜向上为主;断层带同侧,变形量深部大于浅表层;水平向变形随与挤压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伴有瞬间的跳跃性增大。2)研究区除在断层上盘的浅层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外,其余都处在压应力状态,深部应力及其释放量都大于浅层;应力不是线性的增大或减小,而是随挤压端位移的增大沿某个趋势上下震荡。地应力在下伏断层带附近更容易发生聚积和释放,在变化时间上深部先于浅层。浅层地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规律;深部地应力的释放在上覆断层两侧出现了跳跃性的减小,而下伏断层的两侧先出现瞬时的增大,然后才逐渐减小。3)浅层变形量和应力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同步性,但均滞后于深部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3.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有一套厚达千米的白云岩层系,其中发育的鞍状白云石,记录了成岩过程中流体演化过程。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鞍状白云石充填物的形貌特征、内部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的鞍状白云石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去白云石化鞍状白云石、富铁鞍状白云石和富铁富锰鞍状白云石等。三类白云石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中,其形成流体的性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去白云石环带白云石可能与层内流体有一定关系,富铁环带和富铁锰环带白云石都受到了与断裂相关流体的影响,而富铁锰环带的形成流体深度更深。  相似文献   
184.
王炎阳  徐备  程胜东  廖闻  邵军  汪岩 《岩石学报》2014,30(7):2055-2062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五道石门水库出露一套由灰绿色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和硅质粉砂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枕状玄武岩主要出露于水库大坝南岸,枕体呈不规则椭球状,长轴约0.4~1.0m,边部具有冷凝边,内部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较发育。镜下观察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细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辉石,间粒结构。前人研究认为它们属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本次研究对枕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锆石测年结果大致可分为四组,依次为262~290Ma(A组,15颗)、301~345Ma(B组,5颗)、446~572Ma(C组,6颗)和763~948Ma(D组,5颗)。其中A组锆石呈长柱状,自形,长宽比约2∶1~3∶1,Th/U值介于0.22~0.98;振荡环带较宽,体现了基性岩浆锆石的特征。15个点的谐和年龄为277±3Ma,应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表明五道石门枕状玄武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应属大石寨组。其余三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或短柱状,振荡环带较窄,且没有270~280Ma的生长边,表明可能是基性岩浆上升过程中从围岩捕获的锆石,表明五道石门玄武岩可能发育在具有晚元古-古生代基底的陆壳内,暗示早二叠世晚期本区处于板内拉张环境。五道石门枕状玄武岩曾被认为是早古生带大洋蛇绿岩,但综合我们的年代学结果和对锆石类型的分析,它应属早二叠世晚期伸展环境中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5.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成南北两个亚带。对两个亚带蛇绿岩的各自特征及成因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雅鲁藏布江西段的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关键。北亚带蛇绿岩呈构造岩块产于冈底斯山前喀喇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其中,位于北亚带西北段的达机翁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玄武岩夹硅质岩组成,各单元间断层接触。对达机翁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开展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1)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含少量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内产有豆荚状铬铁矿(呈豆状,块状以及浸染状),铬铁矿有一层纯橄岩的外壳;(2)达机翁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含量低,组成矿物以及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了这些样品经历了相对高的部分熔融作用;(3)方辉橄榄岩具有U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Nb相对亏损,Ta,Zr和Hf具有弱的正异常,同时Sr和U具有强烈的正异常,这些特征可能与残余地幔和俯冲带熔/流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轻稀土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富集有关。定量计算表明,达机翁地幔岩中的方辉橄榄岩来源于一个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5%,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22%)。这些橄榄岩形成时的氧逸度条件位于FMQ和FMQ+1之间,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FMQ-1),与俯冲带环境的氧逸度条件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达机翁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环境,随后发生了洋内俯冲作用,位于俯冲带上部的地幔橄榄岩经历了俯冲带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6.
蛇绿岩型金刚石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蛇绿岩型金刚石产在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不同于产在大陆克拉通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也不同于产在板块俯冲带中的超高压变质型金刚石和陨石撞击成因的金刚石。蛇绿岩型金刚石的主要特征是粒度普遍较小,多数在200~500μm之间,C同位素显示极低的δ13CVPDB值(-28‰~-18‰),金刚石中包裹体以含富Mn的矿物为特征,金刚石产在蛇绿岩大洋地幔橄榄岩中,其构造背景为板块缝合带。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粒度可达厘米级,是大颗粒宝石级金刚石的主要来源,其C同位素显示轻微低的δ13CVPDB值(-10‰~-5‰),包裹体矿物多为富Mg的矿物组合,金刚石产在克拉通和大陆岩石圈构造背景。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金刚石颗粒十分细小,由数微米至100μm,C同位素为中等低的δ13CVPDB值(-15‰~-7‰),金刚石通常与碳酸岩和地壳成因矿物伴生,含有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板块深俯冲边界。形成于陨石撞击的金刚石产出和研究均较少,金刚石通常也是微米级,产出在陨石撞击形成的变质岩中,伴生矿物的成分与与撞击变质的原岩有关。以上四类金刚石无论野外和室内区分显著,由此,可以将蛇绿岩型金刚石归为地球上一种新的金刚石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187.
大红山铜(铁)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康滇地轴早元古代裂陷海槽背景下发育的梳状断裂构造系;梳状断裂构造系通过控制沉积盆地、曼岗河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等间接控制了铜(铁)矿空间展布和定位.大红山矿区外围找矿首先应沿着同沉积断裂寻找古海底洼地.在康滇地轴基底大红山群及同时代含矿火山-沉积建造普遍被中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同沉积断裂相对于其他标志可能更易于识别,因而可作为区内勘查大红山式铜(铁)矿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88.
安林地区的构造活动,对剖析太行山东麓构造岩浆带成生、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区自燕山运动开始就受到了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拆离构造控制,区内主要构造有NNE向和NW向两组,其中NNE向构造在区内等间距形成了五条规模大的深断裂,均具高角度正断层性质。NW向构造形成了天喜镇-磊口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了塔山穹窿式背斜和白玉村-宝山墙状岩体,两组构造均对燕山晚期中-碱性岩浆上侵和安林式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9.
190.
该文详细地介绍了相位校准单元的电路和数学原理以及测试结果。在电路原理部分主要介绍相位校准单元的工作原理、各个关键点的波形以及用隧道二极管产生梳状谱的典型电路。数学原理主要阐述了测量梳状谱的数学依据。最后给出了该相位校准单元的测试要求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