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11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从浙江沿海地区赤潮多发区分离获得一株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细菌DH-e,研究该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其溶藻作用方式为间接溶藻,溶藻效应呈现出作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浓度0.5%~2.0%,时间为32 h时,溶藻率均达80%以上,具有短期高效的溶藻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分子量小于2 k Da,具有耐低高温、强酸碱的特性;代谢产物对叶绿素a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分解,并改变胞内总糖含量,影响生理代谢活性;SEM与AO/EB双染检测发现溶藻活性物质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显著改变藻细胞内部结构,造成内容物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822.
东海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东海南部一条自东海陆架直至菲律宾海盆的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采用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开展岩石圈结构的综合研究,制作了岩石圈结构地学断面图. 结果表明基隆凹陷为一中新生代沉积凹陷,沉积厚度达到14km;冲绳海槽盆地为弧后扩张地堑型盆地,地壳厚度仅为14.5km;菲律宾板块沿北西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俯冲,莫霍面急剧下插,导致冲绳海槽的形成与发展;岩石圈厚度约为80km,但在370km处仅为53km,在450km至540km处岩石圈厚度大于100km.  相似文献   
823.
东海金矿床的成矿岩石没有专属性,矿化赋存于深大断裂与其南侧的羽状断裂附近或断裂内部,矿化岩石类型多样,是一个以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的矿床.  相似文献   
824.
825.
826.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试了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砂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稀土总量在82 2×10-6~182×10-6之间,平均为144×10-6;w(LREE)/w(HREE)比值在4 54~10 02之间,平均为8 67,相对富集LREE;Eu基本为负异常,δEu在0 59~1 03之间,平均为0 73;δCe在0 92~1 09之间,平均为0 98,Ce正常或具微弱的负异常;(w(La)/w(Yb))N在8 23~11 61之间,样品的分布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样品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当时丽水凹陷为海陆交替的沉积环境,水介质环境为缺氧的还原条件,盆地类型应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物源区母岩主要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827.
828.
文章主要介绍了东海区域热带气旋路径统计动力预报方案及其使用情况。该方案在原有台风路径统计动力预报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了预报区域,重新选取了历史样本;延长了预报时效;对随机参数的相关因子,尤其是其中的天气经验因子进行了改进,并引进了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因子。另外,还对有关因子的重要性做了分析研究。经独立样本检验和实时预报表明,该方案的热带气旋预报路径和实际路径相当吻合,各项误差比同类产品明显减小,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9.
东海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回顾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东海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历程与研究状况,并对国内外学者的有关东海冲绳海槽地壳性质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进行了分析对比和归纳,希望能对今后东海及邻近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30.
东海与黑潮海水中宇宙射线成因核素10B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亮 《地球化学》2001,30(4):305-314
讨论了中日东海MASFLEX合作计划中调查的东海及冲绳海槽海水中溶解态10Be浓度水平及垂直剖面的结果,在这个海区,影响10Be浓度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生产力,悬浮颗粒物的再溶解,以及长江水与黑潮水的混合程度。在样品采集期间(夏季和秋季),东海水柱呈分层状态,通常10Be的垂直剖面可以分成三层,即表面混合层,10Be释放层和底层,表层水10Be的浓度众长江口到黑潮逐渐增大,在黑潮的边缘则剧烈增大,10Be的垂直分布表明,在夏季10Be富集在长江口附近和大陆架中部的底层水中,这两个富集海区是分开的,很可能是由大陆沿岸水所隔开,在秋季,10Be在底层水中的富集仅仅出现在东海大陆架的西部,这个现象是和受季风影响的东海海流的变化相一致的,黑潮分支在台湾东北外海向东海南部侵入对10Be的影响要比黑潮主干流本身更加重要显著,由箱式模型所得到的10Be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来自黑潮的10Be输入要比长江及大气沉降的输入更为重要,输入东海的10Be大约81%进入到沉积物中,而19%的10Be则通过海流和水交换流出东海,在东海的10Be沉积通量是10Be全球平均大气生产率的5倍左右,因而东海是10Be的一个重要汇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