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5年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所属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浮船,在东海陆架南部(位于上海市东南约470公里)钻探了一口石油普查井.该井在东海陆架揭示出古老变质岩系320余米.经地质矿产部宜昌矿产地质研究所用铷锶全岩等时线法鉴定,第一次热变质时序为16.8亿年,相当于下元古代末期,证明东海陆架存在着古老地块.这一发现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及东海陆架基底性质、时代和大地构造属性提供了宝贵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海新生代构造格架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海海域存在着二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秒同成因机制的新生代盆地,即发育在陆壳之上的东海陆架陆缘裂谷盆地和发育在过渡地壳之上的冲绳海槽弧后盆地。前者是大陆向洋蠕散时两次裂离而形成的,后者是洋壳向陆壳俯冲导致陆壳裂离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东海及邻近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首先对两条剖面的岩石圈结构进行了论述。以两条剖面的岩石圈结构作为约束,采用小波分解、全磁纬变倾角化极和地热场反演岩石圈底界等项技术,获取了研究区沉积基底面、莫霍面和岩石圈底界面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以及岩浆岩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岩石圈各层的展布及岩石圈三维结构单元的划分,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东部凹陷带为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冲绳海槽为弧后盆地,钓鱼岛岩浆岩带为中酸性岩浆岩带,吐嘎喇火山带为当今火山弧,琉球岛弧为欧亚板块裂离部分,琉球岛弧东部斜坡为古东海大陆架的陆坡,位于此陆坡上的凹陷为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4.
东海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东海南部一条自东海陆架直至菲律宾海盆的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采用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开展岩石圈结构的综合研究,制作了岩石圈结构地学断面图. 结果表明基隆凹陷为一中新生代沉积凹陷,沉积厚度达到14km;冲绳海槽盆地为弧后扩张地堑型盆地,地壳厚度仅为14.5km;菲律宾板块沿北西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俯冲,莫霍面急剧下插,导致冲绳海槽的形成与发展;岩石圈厚度约为80km,但在370km处仅为53km,在450km至540km处岩石圈厚度大于100km.  相似文献   
5.
在东海地球动力学环境与过程研究现状分析基础上,讨论了采自盆地东西部油气钻井玄武岩样品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测试分析的成果,阐述了玄武岩岩石结构与岩石成分特征,计算岩浆起源深度与岩浆起源温度。通过岩浆源区地幔性质与深部过程分析,指出Sm-Nd、Pb-Pb、Nd-Pb同位素体系反映的深部地幔流体具有古生代向新生代转型的双重特征,与古生代地幔岩浆来源具有较明显亲和性,其中既有古老地幔物质存在,又有新生地幔物质参与,表明研究区地壳深部流体活动十分频繁。结合海洋一期"863"双船折射大剖面有关地质-地球物理解释成果的综合分析认识,提出了盆地地球动力学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岩石生热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生热率是描述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热物理参数.通过测定岩石样品的密度、放射性元素U、Th、K的含量可以定量计算地壳岩石的生热率.根据东海陆架多口钻井新生代地层样品、东海陆架表层样品和冲绳海槽柱状样品的密度、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对岩石生热率进行了计算.发现东海陆架地区地层岩石的生热率介于0.4~1.7μW/m3之间,落于正常沉积岩生热率范围,比火成岩的生热率要高.同时,岩性对生热率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性不同,生热率不同.其中,泥岩的生热率最高,而粉沙岩、砂岩的生热率次之.东海区新生代地层的生热率由新到老生热率呈下降的趋势,但,其中玉泉组、龙井组和花港组地层生热率几乎一致.这和该地层的波速特征非常吻合.关系式lnA=1.04-0.2915vp能够较好地描述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波速和生热率之间的关系.在已知地层层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由该式求取地层的生热率.  相似文献   
7.
地面驱动的带弯角或偏轴的不同轴式导向钻具和防斜钻具组合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分支井和直井钻进中。由于对该类钻具的动态特性和轨道控制理论研究不足,使得应用效果不稳定。欲较好地解决该类钻具的轨道控制问题,必须深入研究该类下部钻具组合的稳定性判别、钻具各点的运动状态判别和参数分析、钻具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井眼轨道预测方法。本文仅从问题的性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选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海陆架地区新生代地层的热导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东海陆架区的浅表层柱状岩芯样品和多口钻井岩心样品的热导率数据按岩性、深度、年龄和孔隙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的热导率有所不同。在3000m以上,泥岩的热导率大于砂岩的热导率;而在3000m以下砂岩的热导率则大于泥岩的热导率。粉砂岩的热导率基本介于泥岩和砂岩之间。岩石的热导率和岩石样品所处的深度密切相关,随着深度的增大热导率数值增大。岩石的年龄影响岩石的热导率。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年龄越老,热导率数值越高,但埋深浅的老地层热导率会小于埋深大的新地层的热导率。孔隙度和含水对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有很大的影响,岩石会因孔隙中含水而使热导率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给出了饱和水热导率和干样热导率之差和孔隙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