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篇
  免费   1131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4205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5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通过对杨立掌锰矿床的杨立掌锰矿段、李家湾锰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和钻孔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根据“大塘坡式”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系统与成矿理论,阐述了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总结矿体在平面上及沿成锰沉积小盆地短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对含锰岩系厚度、矿石品位与矿体厚度三者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杨立掌锰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指出该锰矿床北东东向深部及F1断裂北西盘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2.
舒志国 《现代地质》2013,(1):165-171
飞三段是鄂西—渝东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主力产气层,系统研究飞三段的天然气成藏阶段与主控因素,对该区飞三段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利用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资料、烃源岩的干酪根碳同位素资料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在阐明油气的成因与来源、烃源岩的生烃史和油气充注史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史和圈闭演化史,划分了天然气的成藏阶段,并总结了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认为:飞三段天然气主要为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的二次裂解气;天然气的成藏经历了古岩性油藏的聚集(190~160 Ma)、古油藏裂解与古岩性气藏形成(160~140 Ma)、天然气调整再聚集形成今构造—岩性复合气藏(140 Ma—现今)3个阶段;沉积期暴露浅滩相储层的规模决定了古油藏的规模,晚期天然气的调整再聚集过程中的保存条件决定了天然气的最终聚集。  相似文献   
993.
接收函数方法估计Moho倾斜地区的地壳速度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造山带地区的复合力系作用往往使Moho界面发生变形,局部表现为倾斜状态.为了得到这些区域精确地壳速度比结构,本文基于H-κ方法发展了H-κ-θ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倾斜Moho层的响应,同时利用径向和切向接收函数信息,增加了对扫描的约束.利用该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厚度和速度比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明显存在不均匀性,松潘—甘孜地体平均地壳厚度约为60 km,四川盆地西缘约为47 km,扬子地台约为43 km,三江块体和扬子地台东南缘已接近正常地壳厚度;松潘—甘孜地体与扬子地台相邻部位地壳平均地震波速度比(Vp/Vs)普遍偏高,且四川盆地西侧发现一绕盆地边缘的弧形高Vp/Vs异常区(>1.88),我们推测该异常可能由青藏高原向东逃逸的地壳流体受到高强度的四川盆地阻挡,在其西侧堆积所致.  相似文献   
994.
东营凹陷永554古近系沙四段沟道浊积岩相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东营凹陷永5 5 4井区古近系沙四段砂砾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砾岩体是在东营凹陷东北边缘陡坡带控盆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小断层的控制下,在与凹陷长轴近于平行的断槽中形成的深水沟道浊积岩。该沉积体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建立了沟道浊积岩退积型相模式,分析了该沟道浊积岩体的储集性能及成因,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注水诱发地震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深井注水所监测到的破裂信号特征分析,结合位于同一凹陷内的角7井注水诱发地震特征,对注水诱发地震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注水过程中地层有无先存破裂面对所诱发的地震产生较大影响,认为诱发地震的震级与注采比和注水井的构造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中地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惠民凹陷岩性油藏勘探存在的难题,开展了岩性油藏勘探技术研究。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联合及小波变换技术,完善了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建立方法,确定了各三角洲的时空展布规律。应用多元综合标定、地震相划分、正演模拟和测井约束反演一系列技术,实现了不同沉积类型有利砂体的描述。形成了适合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可以指导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997.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中国东部两个陆相断陷盆地原油样品的详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原油中烷基酚控制因素.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的原油来源于下白垩统源岩,而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原油来源于古近系源岩.每个盆地中所有原油经历了较短的运移距离,并且具有相似的成熟度.不同油田同系物分布的差异可能是由源岩有机相变化引起的.与东营凹陷相比,陆家堡凹陷原油明显具有较高的C3-酚含量(前缀指连接到苯酚分子上的烷基碳数),而甲酚和C3-酚含量较少.烷基酚的异构体分布,特别是C3-酚异构体分布可能受沉积环境控制:偏氧化的淡水环境容易形成丙基或异丙基取代的C3-烷基酚,而强还原的成水环境更容易形成三甲基取代的C3-烷基酚.同一油气系统中运移分馏作用是影响原油中烷基酚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原油中烷基酚浓度沿运移方向降低.结合地质因素,烷基酚浓度可以区分不同的输导体系:当原油沿砂体运移时,烷基酚浓度降低明显,但沿断层垂向运移时,烷基酚浓度变化不大.但许多可能与运移距离有关的异构体比值并不像烷基咔唑那样有效地指示油气运移方向,表明酚类化合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999.
神东煤炭开采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这与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矛盾突出,现已出现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该区环境特点,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探索出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如地表生态系统优化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沉陷区治理及矸石减量资源化等。这些措施生态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和社会可接受,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对其它矿区生态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东营凹陷东部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重点。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厚层烃源岩, 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 东营凹陷东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 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不整合面型等多种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泥岩盖层。生、储、盖条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组合关系, 为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