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83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1.
712.
Endogenous levels of UVAC in different parts of matured gametophytic blade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and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UVAC on sporangial branchlet formation are studied. The UVAC value in vegetative (36. 78 mg/g) and reproductive (29.25 mg/g) parts of female thallus is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male thallus (34.68 mg/g and 20.46 mg/g). The UVAC value of reproductive parts is higher than vegetative parts of same sexual thallus. The optimal UVAC concentration for sporangial branchlet formation is 0.1 mg/g.  相似文献   
713.
高升油田莲花油层主要砂体稠油中的酸性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化合物是辽河稠油的主要化学组成部分。对辽河盆地高升油田莲花油层沙三段4个主要砂体(4、5、6、7砂体)稠油样品的分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酸性化合在型包括饱和的直链脂肪酸、单甲基支链(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酸、类型戊二稀酸、五环三萜类羧酸、甾烷类羧酸、单环芳构有机酸和酚、多环羧酸和少量的氮流化合物。饱和烃和酸性倾合物在各砂体中的存在和分布特征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分布在各砂体中的变化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714.
715.
李佳祺  高亦远  佘江峰 《测绘学报》2018,47(8):1133-1140
在虚拟地理环境中如何快速地生成具有特定空间格局的森林景观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以模拟或随机的方式确定树木的位置,但难以反映每个树种的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的中性景观模型,根据指定的景观指数生成特定组成结构和空间配置的森林景观。模型将格网随机划分为若干不规则的区域,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区域邻接图,通过源节点的受限生长生成特定大小和形状的图斑。相比其他中性景观模型,该模型在可控性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能对每种类型的景观特征分别进行表达。最后根据模型生成的森林景观确定树木的位置与种类。本方法不仅能为植被场景的可视化提供合理的植被分布,而且能反映森林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虚拟森林环境中的林业规划决策以及植被分布规律认知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16.
本文对羌塘盆地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烃源岩基本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重点探讨了烃源岩生烃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特征及成熟度特征。研究显示,展金组烃源岩富含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多为前高后低的单峰型,具有低碳数优势,n C_(15)、n C_(16)或n C_(17)为主峰碳;规则甾烷中C_(27)-C_(28)-C_(29)呈"V"字型分布,C_(27)占优势;萜烷具有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四环萜烷的相对丰度,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值在1.1~1.96之间;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海相低等水生生物。Pr/Ph分布范围在0.53~1.16,平均值为0.85,植烷优势较明显;五环三萜烷的Ts/(Tm+Ts)值表明烃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而伽马蜡烷的含量以及伽马蜡烷/αβ-C30藿烷比值,证明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盐度为正常盐度。甾烷的C29ααα20S/(20S+20R)和C29αββ/(αββ+ααα)、萜烷的C31αβ~(22)S/(22S+22R)、Ts/(Tm+Ts)值等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参数显示,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17.
本实验分别针对3株低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ZL-12、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 ZL-33和小球藻Chlorellasp.ZL-45,3株中温藻株: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3株高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JN1、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JN2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JN3,研究了在通入0.03%(空气)、5%、10%3个CO2浓度梯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时考察了其总酯及中性脂的累积情况。结果显示,富碳培养有利于不同温度条件下9株藻株的生长,除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最适生长的CO2浓度为5%外,其余8株藻株最适生长的CO2浓度均为10%。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6株海洋富油微藻在通入10%CO2时具有最大生物量产率,在中温条件下球等鞭金藻和等鞭金藻在通入10%CO2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而微拟球藻在通入5%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9株藻株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有明显提高。低温和中温藻株的总脂含量高于高温藻株的总脂含量,从中性脂的累积规律来看,9株藻株均在平台期的累积达到最大值,GC-MS分析结果表明,9株微藻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C14~C18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不同CO2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0%左右。实验结果显示,所研究的藻株作为富油高固碳优良藻株,具备用于海洋生物质能耦合CO2减排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18.
郝君 《西部资源》2014,(4):68-69
<正>化学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铜、铅、锌、铁、钴、镍等。某些重金属,如锰、铜、锌、铁等,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需,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害。化学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铜、铅、锌、铁、钴、镍等。某些重金属,如锰、铜、锌、铁等,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719.
根据原油中的3类极性化合物(烷基咔唑类化合物、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类化合物)在运移过程中与固相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性特征,探讨了这3种极性化合物与固定相通过氢键或者范德华力等作用力而被吸附,并导致原油中极性化合物浓度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的现象.通过对塔河油田22个奥陶系原油样品中3类极性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其浓度具有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规律,指示出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的运移具有从南部和东部指向主体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20.
马朗凹陷的原油类型可以划分为3大类,Ⅰ类原油来自二叠系芦草沟组,Ⅱ类原油来自石炭系哈尔加乌组,Ⅲ类原油为Ⅰ与Ⅱ类原油的混源油。通过断裂活动强度、垂向输导断裂与烃源岩的匹配关系的研究,结合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分析了马朗凹陷油气的垂向运移特征。研究表明,断层的断裂活动强度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垂向输导断裂与烃源岩相匹配时,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才能向上运移至上覆地层聚集成藏。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厚度中心附近的垂向输导断裂断穿侏罗系,所以,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Ⅰ类原油可以运移至侏罗系聚集成藏,而石炭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附近的断裂大都未断至二叠系和侏罗系,所以哈尔加乌组烃源岩生成的Ⅱ类原油未能运移到侏罗系聚集成藏,而主要在石炭系成藏。与断裂输导分析相配合,含氮化合物可以很好示踪油气的垂向运移方向,沿断裂从深层到浅层,原油含氮化合物总浓度逐渐降低,1,8DMC/1,3 DMC或1,8DMC/2,4 DMC值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