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8篇
  免费   1887篇
  国内免费   3055篇
测绘学   539篇
大气科学   758篇
地球物理   1457篇
地质学   7755篇
海洋学   173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757篇
自然地理   952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4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 0 1年 1月 1 3日 (星期六 ) ,一次里氏 7.6级地震袭击了萨尔瓦多。这个小而人口稠密的中美洲国家 ( 6 2 0万居民居住在 2 .1万 km2 面积的土地上 )已经不止一次遭受如此命运了。自1 6世纪以来 ,圣萨尔瓦多首都已 1 1次被夷为废墟。在中美洲 ,萨尔瓦多并非是易受损害的唯一国家 ,1 972年尼加拉瓜地震和 1 976年危地马拉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就是证明。在第一次地震刚好一个月后 ,2月 1 3日又发生了第二次地震。这次地震被测定为里氏6 .6级 ,震中与第一次地震的不同 ,并在这个国家的中部和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新的破坏区域。紧接第一次地震之后…  相似文献   
992.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一位移滞回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可以避免或延缓钢管过早地发生局部屈曲,并有效地提高构件的延性,从而增强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文在对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P-△滞回关系曲线,理论计算结果得到国内外大量结果的验证,基于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参,如构件轴压比,长细比,截面含钢率和材料强度等因素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变变构件P-△滞回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后,确定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P-△恢复力学模型和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纵向非均匀、饱含液体多孔介质孕震动力学方程组的数值解法。为了考虑非弹性效应,对该方程组采用增量形式求解。提供了当存在垂直力源和纵向非均匀时,定量分析研究垂直剖面上的地震孕育过程及其前兆变化机制的方法和软件。选用了一个饱含液体的双层地壳模型,运用所研制的软件计算分析了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壳水动力学性质对前兆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孕震介质孔隙度的大小对前兆场的分布可以产生显著影响。孔隙度较大时,非弹性体积膨胀(前兆)的出现和变化一开始仅局限于断层附近区域,同时非弹性膨胀(前兆)持续的时间(前兆持时)占总孕震时间的比率较大;孔隙度较小时,非弹性体积膨胀除在紧靠断层的区域内孕震早期会出现非弹性膨胀(前兆)外,在离断层较远的区域内早期也会出现前兆异常。介质渗透率对前兆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其它条件完全相同,仅介质渗透率不同时,较低的渗透率会推迟前兆异常的发生,同时使前兆异常首先在断层附近出现,然后向外扩展,并且使孕震过程变长;而当渗透率较高时,前兆异常一开始便会展布在断层周围及其远离断层的较大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4.
乌鲁木齐地区水汞空白值较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勇  兰陵 《内陆地震》2001,15(4):360-365
从蒸馏水的制备过程及乌鲁木齐10号泉的化学成份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水汞空白值较高的原因是:①在蒸馏水的制备过程中自来水中汞富集到蒸馏水中;②乌鲁木齐10号泉水中含有较高的S^2-,使10号泉水汞测值偏低。另外,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水汞空白值来处理水汞资料,从而提高水汞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其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这三种单矿物组合与1mol/L NaCl或0.5mol/L NaCl 0.5mol/L NaHCO3溶液在450-250℃和50MPa条件下反应7d。实验表明,反应后流体pH值发生了变化,NaCl介质向酸性变化,N aCl NaHCO3介质向中性转化。溶液中K,Ca,Mg,Fe和Au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矿物表面发生溶解和离子置换等反应。斜长石表面形成钠长石反应边,黑云母变色,石英重结晶,反应器皿金管中的金被溶解后在金管壁和黑云母表面重结晶,黑云母周边出现红色Fe2O3,在450℃的NaCl介质中,金含量可达1070μg/g,但随温度下降迅速减低,在NaCl NaHCO3介质中,金含量较低,显著,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与Cl,pH,Fe^3 /Fe^2 密切相关,这中金起到示踪作用,显示出金在水/岩反应中的原电池效应。  相似文献   
996.
水--煤层气两相流体在煤层中的渗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煤体承受有效应力、水-气混合流动及固一流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水-煤层气两相流渗的基本方程,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测定了煤层中水-煤层气共同流动时的两相流体的流量,渗透率及随水的饱和度变化关系,并据此模拟出了反映水-煤层气渗透基本规律,从而为煤层气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主要有潮间浅滩、河口沙坝、潮沟、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深槽、水下拦门浅滩、水下斜坡。该文阐述钦州湾的入海河流、潮汐、潮流、波浪等水动力的基本特征 ,分析水下地貌类型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物组成 ,并探讨动力地貌形成原因与机理及海岸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8.
贵州绝大多数煤矿井是以岩溶水充水为主,矿井排水量与大气降水密切,地面塌陷与淹井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矿井涌水量预测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根据在本地工作的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了一种适用的简易的矿井涌水量与突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而成的理论。利用其对塔北地区的部分低阻储层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该模型不但适合于通常的砂泥岩地层电阻率解释并且能很好地描述低阻储层的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结合研究实例,提出了根据成因地层学分析的储层地层单元分级以及充分认识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同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以环境水动力条件变化为基础总结出稳定型、分叉型、尖灭型、稳定 叠置型、叠置分叉型、叠置尖灭型等6种小层稳定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