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应对海岛开发利用的热潮和海岛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快构建海岛多元治理体制,有力支撑海岛治理决策,文章关注山东省海岛治理现状,采用多元协同治理理论进行系统评价,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究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是海洋大省,共有海岛589个,主要分布于黄、渤海附近海域;目前山东省海岛治理存在主体范围过窄、权责界限混乱、政策法制不健全以及社会力量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缺乏多元共建长效机制和非政府主体参与海岛治理意识不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亟须明确海岛治理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探索海岛多元协同治理的现实路径,即培育海岛多元协同治理的价值理念、明晰海岛多元协同治理的权责范围、健全海岛多元协同治理规范和优化海岛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从而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有效协助和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的海岛多元协同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的海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鑫  陈培雄  黄杰  王权明 《海洋通报》2020,39(4):408-415
国土空间分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对整个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用海分区既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也面临着陆海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的 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 1983 年以来海洋功能分区体系 4 次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指出海洋功能分区体系存在未覆盖海域全域,分区层级的尺度、分工、内容和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一致,分区方案未考虑用途管制的需求,以及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在剖析现有各类规划政策分区、管制分区和功能分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以海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海洋生态红线为底线,以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为主体,将无居民海岛纳入规划范围,并在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大框架下统筹协调海陆分区,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分区体系。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海陆主体功能,划定主体功能区,并建立海洋产业保障区名录、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名录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名录。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功能+管制”的利用分区,共划分出海洋保护区、海洋发展区和海洋保留3个一级分区以及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海水增养殖区等 12 个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Miall储层构型研究思想,结合岩心、测井、测试等资料,对乌南油田砂坝砂体储层构型界面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储层构型界面识别标志;在此基础上,将砂坝内部构型分为坝主体和坝侧缘,同时通过动、静态结合,明确砂坝外部构型存在孤立、视连通、左侧向叠置和右侧向叠置4种模式;纵向上发育湖退(进积)和湖进(退积)两种砂体发育模式。坝主体是主力储层,具有良好油气显示;坝主体分布面积大、出现频率高为油气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主体建模作为研究"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等复杂适应性系统的重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水资源管理领域.在调研国内外重要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多主体建模的基础理论、建模工具和框架,并对多主体建模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3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阶段性总结.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难点,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以下4个研究重点:①加强主体行为决策规则刻画;②加强模型验证和评估研究;③开展代表性流域多主体建模研究;④推动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研究.多主体建模能够揭示人类活动—水文循环的互馈机制,为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加强多主体建模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而西藏林芝又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古称工布地区),约占西藏区域1/10的面积,平均海拔3100米,1区6县54个乡镇489个村(巴宜区、工布江达、朗县、米林、波密、墨脱、察隅)。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国土规划几个主要问题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凡杰 《地理研究》1993,12(1):56-63
本文基于对我国国土规划近十年实践中所反映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应改变国土规划的基本性质、以空间结构布局为其核心内容,以及国土规划一般不宜在市域或地区及以下地域层次开展的观点,进而就国土规划特性新的内涵、国土规划的内容重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根据山东省区域发展情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市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西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山东省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级结构地震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结构顶部的附属结构在正弦激励和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设计了多层结构模型并研究了附属结构的多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附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对主体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附属结构的参数的不同可能导致主体结构的反应增大或减小,因此得出结论:在结构设计时对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整体考虑,能使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在最佳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幕的划分入手,分析各期地震活动的图象特征,寻求本区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探讨本区的地震活动与印度板块运动的内在联系,从而对今后本区地震活动的大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