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程雅 《地理教学》2008,(4):45-45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注重学习主体的主观情绪、意志品质、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的问题。尤其是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使教与学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教学中,始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多主体系统在城市发展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是由多个主体(Agent)组成的松散的网络,每个主体根据其属性和行为规则互相交流、协作甚至竞争。MAS通过模拟和观察大量主体的微观行为来研究系统整体的宏观规律,对复杂系统的演化机理具有更合理、更准确的解释力,因此,MAS在城市发展模拟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多主体系统的基本框架及模拟思路,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模拟研究中MAS理论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MAS理论在城市模拟应用中的五个关键课题:即微观个体数据的获取、微观主体的合理选择、主体行为规则的提取和设定、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与表达、环境变量的提取与导入等,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城市发展预测与政策评价是MAS应用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涵、意义及其成果、产品,并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为确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新的发展方向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4.
刘宣 《地理研究》2010,29(4):693-702
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设景观、规划管理、社区文化等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城乡差异及矛盾。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转制"的措施来消除"城中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兼具城市与乡村社区特征的"转型社区",——人口由农民转为市民、土地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经济由集体经济转为股份公司、管理由村委会转居委会——其空间改造也提上日程。从"转型社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出发,介绍目前常用的"转型社区"改造模式,并分别从"转型社区"内土地产权和使用主体分析转制后依然存在甚至加剧的改造障碍。研究认为,土地的伪国有化定义下的不完全产权、土地非法与合法混杂导致的用地破碎化和现有利益格局下各土地利用主体的成本与收益失衡导致"转型社区"内公共设施缺乏、土地价值过低且被过度利用的状态难以改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转型社区"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地理教学》2010,(4):62-63
亚洲规模最大的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提前15天完成八座蛋形消化池中的最后一座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这一环境“巨无霸”工程明年年底正式投运后,不仅能使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自身能量物尽其用,还能实现“变废为宝”,将为上海的节能减排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6.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多级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置上,因而造成标准过于繁冗、应用受限的问题。通过考查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的内在联系,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建立在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测度之上,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将这一模型运用于长江流域,得出如下结论:在全国层面上,长江上游地区应划为重点开发区;在区域层面上,重庆、四川为优化开发区,云南、贵州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97.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点在于一是如何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和限制,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类功能区和保护类功能区的划分阈值点.未来研究应从三方面进一步展开:构建科学的规划模型;基于模型构建一套系统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GIS为支撑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8.
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铮  孙翊 《地理科学》2013,(6):641-648
主体功能区思想下的国土协调开发是当前主导的区域发展理论。这种区域思想指导下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区域协调关系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省级多区域动态CGE模型,面向主体功能区格局进行区域分析,并开展白、黄、蓝3种区域产业政策情景模拟,其中白情景作为比对的基准情景,黄情景和蓝情景分别刻划面向优化开发主导区金融服务业的倾向政策和面向重点开发主导区工业发展的倾向政策。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优化开发主导区和重点开发主导区之间的竞争,在推进"主体功能区政策"作用下,区域差距将会增大,区域自然收敛的动力还不足以较快缩小区域差距,从而需要更强烈的区域政策进行调控。另外,区域产业结构自然演化的结果会带来"自动"碳减排,从而衍生出更强的减排政策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9.
在国家提出的新的主体功能区概念体系和划分思路前提下,基于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定要求的8个基本指标项定量综合评价基础数据,选择“典型的”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分别在不指定初始聚类中心、指定初始聚类中心、以及PCA分析(即主成份分析)基础上指定初始聚类中心3种方法,对于全省100个县市区做4类主体功能区试划分.分别将划分结果与全省最终采用的划分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在PCA分析基础上指定初始聚类中心技术方法的划分结果更接近最终采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0.
当前国家以及各地区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已经完成,如何对规划后的主体功能区进行监测,是当今主体功能区监测面临的重大课题。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为主体功能区监测提供新的数据源。本文以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开展主体功能区监测应用,并建立主体功能区监测平台,用于主体功能区监测与地物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