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记者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采访的一周多时间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和各个处室的负责人刚好来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了解情况,他们迫切想知道,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建了哪些数据库,怎么样才能充分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上。北京院院长赵通海同时也是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近几年主动服务北京市各项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他们以基础测绘为主线,以信息服务为纽带,从简单的数据生产加工、数据销售型向数据信息服务型快速转变,成为北京信息化测绘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2.
提出了适用于控制大跨桥梁风致振动的杠杆式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LT-AMTMD)控制策略.利用建立的LT-AMTMD结构系统的动力放大系数,评价了LT-AMTMD的性能.数值结果表明,驱动器置于质量块处的LT-AMTMD比驱动器置于其它位置的LT-AMTMD更加有效.驱动器置于质量块处的LT-AMTMD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改变支撑位置来调节弹簧的静伸长,而且保持其性能不变(包括冲程).数值结果还表明,驱动器置于质量块处的LT-AMTMD可以明显地提高LT-MTMD的性能,而且比单个杠杆式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LT-ATMD)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3.
尹安 《地学前缘》2006,13(5):0-0
尽管过去150年以来,人们对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有很长的一段研究历史,但是对其几何特征、运动方式、动力学演化仍然理解不深。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持续关注的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二维构造空间特性,并将某些研究程度较高地区的地质关系向外推广到造山带其他地区。就地理、地层及构造划分而言,概念的混淆和误解在有关喜马拉雅的文章中也大量存在。为了阐明这些问题,并为那些有兴趣探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演化过程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文中系统地综述了以前的基本观察。我的综述主要是强调沿走向变化的喜马拉雅地质格架在喜马拉雅剥露、变质和前陆沉积方面所起的作用。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占据造山带核部的大喜马拉雅结晶岩带(GHC)的侵位历史。因为喜马拉雅大部分地区是由主中央冲断层(MCT)和藏南拆离系(STD)之间的GHC所组成,所以在地图和剖面观察上确定这些一级喜马拉雅构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中喜马拉雅出露的平面模式表明,MCT具有断坪-断坡的逆断层的几何特征。南部的逆冲断坪携带了一个GHC的板片(Slab)叠置在小喜马拉雅层序之上(LHS),并形成了一个在MCT逆冲断层带之南延续100km的巨大上盘断弯褶皱。在西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区,东经约77°处,MCT呈现为横向逆冲断坡(Mandi倾向逆冲断坡)。在其西边,MCT将低级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层序(THS)叠置到低级变质的小喜马拉雅之上;而在其东边,MCT将高级GHC叠置到低级LHS之上。这种沿走向变化的地层叠置和横穿MCT的变质等级表明,逆冲断层的断距向西减小,可能是由于地壳短缩总量沿着喜马拉雅造山带向西减小所致。在所有出露的地方,STD大致都沿着THS底部的同一地层面,呈现出一个长度>100km的上盘断坪。这种关系说明:STD可能沿着一个先期存在的岩石接触面,或者沿中部地壳近水平的脆性—韧性转换带而发生。虽然喜马拉雅造山带藏南拆离系的上盘都有THS发育,但是至今没有找到THS切断STD下盘的证据。这样使得估算STD的滑动距离非常困难。STD最南端地层或与MCT(即,Zanskar)相交,或者位于MCT前端1~2km的范围内(不丹),这两种可能都暗示MCT与STD在它们向南的上倾(up-dip)方向有可能结合。虽然这种几何特征在现有的模型中几乎被忽略,但对于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形和剥露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描述和讨论了一个应用层主动网络系统。本系统体现了所提议的主动网络的一些优点,其中包括新的网络服务的快速和透明的部署。然而,该系统与在路由器级别上部署的主动网络相比要灵活,比如不用考虑安全性和资源管理问题。我们从整体上描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组成部分。接着描述和讨论了该体系结构的一个Java实现。通过在该系统上实现的一系列的应用,说明了系统的实现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5.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导读、导讲、导问、导思、导议、导练、导忆等多方位引导.使学生把动日、动脑、动手充分结合起来。其教学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136.
结构地震反应的非全状态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提出了地震下结构芳动控制的一种非全状态控制算法和控制器位置与算法参数统一优化的概念及其统一优化的方法,文中对某试验用模型结构,用红典线最优控制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主动控制仿真分析,同时用本文提出的统一优化方法对控制器位置和算法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统一优化概念和方法合理可行,控制算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7.
Chiyu.  W 《地学前缘》1995,2(3):29-44
本文论述了盆地演化认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陆缘裂解过程,华南边缘传统上认为是被动裂谷边缘的一个例子,其东部沉积物记录了压实的历史,它明显不同于被动裂谷作用模式,而是显示早第三纪大规模上隆和侵蚀的特征;而且,该地区覆盖在下地壳楔形体上面,具有比周围地壳明显要高的地震速度和密度,指示岩浆底侵作用。这些证据说明,与被动裂谷作用模式相比,华南边缘与主动裂谷作用模式较为一致,它是由早第三纪华南边缘东部底下地幔柱形成的主动裂谷。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页岩的浅部破裂作用机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微裂隙的形成需要高孔隙压力,它限于深埋、低渗透率的岩石。然而,最近从北海观察表明,在第三纪页岩中,整个盆地范围内的破裂型式从未达到大于几百米的埋藏深度。这说明泥质源岩经历了水压破裂和浅部脱水,在破裂前可能达到深埋后生作用所需要的深度,实质上渗透率的改变是由于源岩的浅部破裂作用可能根本上改变了烃类的初次运移时间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8.
主动变刚度结构的动力卸载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主动变刚度结构体系AVS(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的动力卸载效应。结构体系中的AVS控制器关闭或开启瞬时,结构系统刚度分布发生突变,通常也伴随着对系统的能量输入或输出,使得该瞬时结构体系相应受到—加速度增量作用,此增量的方向与结构加速度方向相反,能有效地抑制结构体系的刚度不变层向刚度突变层的动力卸载。此外,文中分析了AVS控制器闭合或开启引起的结构体系相对于原结构的第i阶自振频率摄动,进而讨论了AVS控制器的开关控制律和结构的自振频率摄动及动力卸载效应的相互关系。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结构变形位置闭合或开启AVS控制器,动力卸载效应对结构体系的不利作用及结构体系的频率特性相对于原结构改变很小。  相似文献   
139.
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触发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主动和实时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现代应用的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ARTDS)的触发器机制,并基于Windows NT平台实现了触发器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