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8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833篇
测绘学   282篇
大气科学   412篇
地球物理   518篇
地质学   3784篇
海洋学   58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91篇
自然地理   1444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林国辉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B12):59-63,67
闽东地区前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在火山岩中呈“天窗”零星出露,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一侵入岩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是福建省重要的成矿找矿远景区之一。文章对区内各类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并对区内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2.
福建省酸雨变化趋势及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卫红 《福建地理》2004,19(4):1-5,10
本文以1996~2003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环境空气质量、致酸源、气象因素及外围区域的影响等诸方面探讨了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认为福建省酸雨形成不仅与局地源的影响有关,还与外来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3.
杨景  林忠  张磊 《福建地理》2004,19(4):20-23,36
本文在建立县际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福建省67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目前福建省县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即沿海与内陆之间、沿海地区南北之间、内陆地区内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大差异,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因素,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4.
黄跃进 《探矿工程》2004,31(3):62-65
论述了基础施工企业现场安全检查的意义、标准、内容、方法和检查结果处理,介绍了运用主次因素分析法、因果图分析法进行现场检查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175.
最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以9.7%的速度创下8年来同期新高,同时,投资增速过快等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这当中,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收紧土地供应“闸门”,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扩张产生的釜底抽薪效应功不可没。由国  相似文献   
176.
郑会俊  张云仙 《探矿工程》2005,32(3):19-20,22
针对无锡财富广场的具体施工条件,通过对钻孔灌注桩、静压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两种桩型的施工技术条件及经济因素分析,得出了该工程应优先选用静压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结论,并指出在静压管桩施工中需要做好挤土效应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7.
陈世斌 《地理研究》2005,24(6):982-991
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和休闲活动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杭州市“最具出游力”人群调查,运用旅游地理学分析方法发现,影响他们进行休闲旅游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时间因素、交通因素和学习因素,传统观点中的经济因素地位明显下降;同时分析了不同职业、性别和年龄人员中各因素作用的差异。这种实证性的调查分析方法和结论对于休闲旅游理论和杭州市休闲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8.
基于我国2010—2017年40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后财政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地区差异、变动趋势、效率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2012年和2013年略有波动外,财政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值在逐年上升。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我国各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均得到提升,其中,东部城市综合效率的提升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西部城市则主要是由规模效率提升引起。最后,讨论了环境变量对财政支出冗余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地区及煤炭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9.
道路的修建往往带来景观破碎、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后果。有关道路网络的生态影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当前道路生态学、地理空间分析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道路网络数据,采用定量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中国铺装道路所引起的陆表景观破碎的格局特征,并分析了道路网络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及与多变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 全国铺装道路的生态影响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0%,将陆表切割成3万多个斑块,并呈现小斑块数目众多,大斑块数目较少的分布特点;同时,陆表破碎化程度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规律,空间格局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的地理分布规律趋同;② 全国约58%的自然保护区受到道路干扰,保护区的受干扰情况存在高等级保护区受干扰弱、低等级保护区次之、国家公园受干扰程度最强等差异特征,且国家公园处于受干扰高于未设保护区域的状态;③ 主要人类活动因素与保护区受干扰程度呈正相关,保护区面积、地形因素与受干扰程度呈负相关,具有面积小、受保护等级低、位于平原地区、气候适宜等特征的保护区更易受到道路干扰,处于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生态脆弱的状态。因此,中国道路建设应追求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平衡,同时道路干扰受到自然以及人文要素的共同作用,在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中应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0.
土壤粒径的光谱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制备的5个不同粒径水平的土壤样本和室内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光谱数据进行重采样、数学变换等预处理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土壤粒径的高光谱特性,建立了光谱数据预测土壤粒径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对反射光谱有显著的影响,波长越长影响越大;在全波段范围内土壤粒径和光谱数据都呈负相关关系,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变换能增加其与土壤粒径的相关性;以反射率一阶微分建立的回归模型为反演土壤粒径的最佳模型,其建模决定系数■、预测决定系数■、预测相对偏差RPD分别为0.666,0.653,2.04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0.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