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测绘学   528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430篇
地质学   1275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4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方更新世红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江西、浙江和湖南等地更新世红土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各类红土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Fe2O3和Al2O3为主,K2O、Na2O、CaO和MgO大量淋失,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Ti、Fe和Al,贫K、Na、Ca和Mg。符合亚热带地区脱硅富铝或脱硅富铝铁的基本成土过程,总体形成于湿热环境。其烧失量(LOI)对红土脱硅富铝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LOI越大,脱硅富铝程度越强。同一剖面从网纹红土至均质红土或从网纹红土至棕色黄色风化程度渐弱。然而,全岩样品的SiO2/Al2O3、SiO2/R2O3分子比在直接指示红土风化强度方面不够有效。白网纹与红色基质的物源一致,化学组成却存在一定分异。以UCC为背景的元素盈亏状态和以均质红土为背景的元素绝对迁移量特征一致表明,物质迁移,尤其是Fe迁移与网纹红土网纹化过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Fe迁出区形成白网纹,Fe加入区继承红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2.
两河口水电站雅砻江主库区滑坡的形成与地层岩性、斜坡地质结构、河谷地貌特征密切相关,滑坡主要发生于板岩及板岩与中薄层状砂岩互层的中陡—陡倾反向层状结构斜坡和板岩陡倾顺向层状结构斜坡中,且多发生于峡谷凹岸及三面临空的脊状山体一侧。滑坡变形破坏方式主要为弯曲—拉裂型。  相似文献   
993.
陈树军  刘菁华  王祝文 《物探与化探》2007,31(2):110-114,119
不同岩性的岩石,其放射性元素U、Th和K的含量不同,即使是同一岩性的岩石,由于成因不同,形成年代不同,地质演化过程不同,其放射性元素含量也不同.笔者根据放射性元素在岩石中分布的这个特点,利用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动态聚类图,然后再与已有的地质图对比,分析各种岩性放射性元素U、Th和K的含量,为该地区进行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与油气包裹体同期形成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合本地区埋藏史和热史,确定登娄库组三、四段砂岩天然气成藏期为96~81.5Ma,并可细分为3期(分别为93~91Ma、88.8~82.8Ma和82.3~81.5Ma),前两期持续时间长,第3期时间相对较短。根据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宏观上受T4断层控制、微观上呈发育→较发育→不发育旋回性分布的特点判断,裂缝是酸性流体的运移通道,早期T4断层的形成时期是次生孔隙大量形成的时期:其中青山口组青一段沉积时期储盖匹配性最好,形成的次生孔隙与油气注入时期匹配,易形成气层;姚家组沉积时期储盖匹配关系好,但气源可能不足,该期形成的次生孔隙可能会形成低产气层或气水同层;登娄库组沉积时期储盖匹配性差,形成的次生孔隙难以保存,最终会形成干层。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氯羟磷灰石(ClHAp)固溶体,经FTIR表征发现,纯羟基磷灰石(HAp)的羟基振动频率为3572cm-1和632cm-1。当Cl-进入HAp晶体结构后,在3494cm-1和673cm-1处各出现新的吸收谱带,说明在其通道结构中形成[Cl…HO]氢键,导致羟基的伸缩振动向低频偏移,弯曲振动向高频偏移。与氟羟磷灰石的FTIR谱比较可知:ClHAp的羟基振动谱带的位置与数量主要受氢键和周围结构环境变化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钻探结果表明,准西车排子地区油藏具有"上稀下稠、南稀北稠"的油藏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复杂,该区油藏是典型的它源型油气藏,油气来源于东部的昌吉凹陷及南部的四棵树凹陷.通过对已钻探井的系统分析发现,以P2、P8井为代表的新近系沙湾组稀油油藏均分布于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中,油藏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此外,该区成藏还受输导体系以及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的控制,这3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对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以期对该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提高勘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沈雷  张树林  王锦喜 《江苏地质》2007,31(4):359-362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源岩与圈闭的运移通道所组成的输导网络。以临南洼陷大芦家油田为例,对断裂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断裂输导体系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峨眉山玄武岩的输送通道:云南元谋朱布岩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布镁铁-超镁铁侵入岩赋存有中型硫化物铂族元素矿床。根据岩体大小和矿床储量的简单质量平衡计算,矿床的形成需要至少3000倍现存岩体体积的岩浆参与成矿,因此朱布岩体应该是峨眉山玄武岩的输送通道。岩体的年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都支持这个结论。岩体的原始岩浆应该属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  相似文献   
999.
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下气温和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2007,25(2):169-176
通过对纵向岭谷区1960-2000年气象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纵向岭谷对气温和降雨量的通道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准南北走向的山岭对西南气流具有较强的阻隔效应,导致西侧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多雨区域(年降雨量在1 500-2 000 mm左右);纵向岭谷区的河谷地带呈现显著的通道效应,表现在南、中部,河谷区域从南向北,呈现暖舌和湿舌分布;而在北部,河谷区域从北向南出现冷舌和少雨区域;因此纵向河谷的通道效应在热力作用上表现为,南部有利于暖空气向北输送,而北部有利于冷空气向南输送;在水湿效应上,南部同样呈现水汽输送通道作用,有利于水汽向北输送;但在北部则由于高大山脉背风坡的雨影或焚风效应,导致河谷区域降雨呈现减少趋势。另外,纵向岭谷对于降雨量分布格局变化的作用较强于气温;雨季,纵向岭谷山间河谷对水汽的“通道”效应明显,造成的年降雨量差值可>200 mm;干季,纵向岭谷对冷空气的屏障“阻隔”效应明显,引起的气温差值最大可达3℃;年平均而言,纵向岭谷对年降雨的“阻隔”作用最为显著,年降雨量差值可>1 000 mm。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演化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李坤  赵锡奎  张小兵  叶斌 《地质科学》2007,42(4):766-778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的烃源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在分析输导路径、输导能力及作用的基础上,将输导系统分成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恢复古构造格局,分析输导体系的演化及配置关系,认识油气运移的动态过程,指出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输导层和不整合面(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并且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输导体顶面的几何形态,尤其是古构造脊线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复式输导系统相互匹配,沿构造脊线呈立体网状阶梯式运移是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