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1966年邢台大震后我国大陆上(只限东部地区,不包括台湾省)25个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序列,指出这些序列主震后三天内余震数量集中,衰减迅速,衰减规律与其后的余震有所区别;且这部分余震在时间上控制着以后余震的发展,在空间上已经大体勾划出余震区。根据这些特征,可把余震分为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两类。文中分析了直接余震的特点,统计了间接余震与直接余震的关系,并提出根据直接余震特点来估计间接余震,预报序列发展的想法。文中还初步探讨了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data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5.0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70 to 2004,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and different rupture modes of the main sho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R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n shock M0 has been studied statistically.Considering the rupture mode of the mainshock,we give the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and M0 under 95%confidence level for differentsequence types.Qualitatively,lgR,the logarithm of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theM0,but the data distribution is dispersed.Viewing from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 and M0is very weak for isolated earthquake type(IET)sequence,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60 km;For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MAT),lgR 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M0;For multiple main shock type(MMT),the core-lation between lgR and M0 is not very obvious when M0≤6.2 and 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70 km,whileit shows a linear correlation when M0≥6.3.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ccupational ratios of differentsequence types for strike-slip and oblique slip are almost the same.But for dip-slip(mostly are thrust mechanisms),the ratio of M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ET and MMT.Comparing with previous results,it indicates that,when M0is large enough,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M0 and there is almost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rupture mode of themain shock.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w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EPA) generated by main shocks and their strong aftershocks of 21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7 occurred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offing of China during 1966~2002. The result shows that EPA of strong aftershocks usually exceed that of main shock for 76.2% earthquake sequences and EPA of more than 50% strong aftershocks are greatly lar-ger than that of main shocks in large area,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damage produced by strong aftershock into account in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ge;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 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 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 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 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 分类型来看, 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 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 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 多震型序列当M0le;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 km之间, 当M0ge;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 统计结果还表明, 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 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 对比研究显示, 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同时反演两个点源震源机制的原理,估计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主震的震源机制,得到丽江主震由两次主破裂组成,两次破裂的时差约12 s,相距约26 km.第1次破裂形成近南北向的张性倾滑-走滑断裂,第2次破裂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介绍了同时反演两个点源机制的方法及直接分析数字化波形记录的结果,讨论了一些相关问题.认为1995年10月的武定地震和本次丽江地震是同一力学过程在不同时空点上的表现,其发生顺序与动力传递的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66年3月发生的邢台地震属震群型,五次大于6级的强震基本上都发生在邢衡隆起区中强烈下降的束鹿断陷内。水准测量结果说明,在地震前、地震时及地震后,断陷区都有明显的下降运动。大地测量结果证明,邢台地震是一个右旋型水平错动为主、并伴有水平方向的引张和垂直方向的下降运动,呈现出张扭性断层错动模型。在二次主震或强震的中间,水准复测结果说明:在已发生强震的震中一带强烈下沉,而可能的未来强震区有较明显的上升。邢台地震在地面垂直运动方面,地震前后大致存在四个地形变阶段,并在总体上具有同向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利用主震的纵波初至符号,求得两组节面解。Ⅰ组: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80°;Ⅱ组:走向292°,倾向南西,倾角75°。究竟那个是主震震源的断层面,是个被关注的问题。在构造复杂的渤海地区,基本上依地球物理资料推断断裂的展布情况,可靠性较差;且据所获零星散布于海岸的震前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分析震源断层面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对于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存在有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两种不同的意见。此两种看法基本上属推测性质,未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前的b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周围的较小区域内和较大区域内的b值变化.发现了较小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直至最低值,震前又有所回升才发震;较大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的变化,在大震前有个明显的峰值期,其峰值期的长短与大震震级有关. 另外,研究了b值从大震震中向外随区域扩展的变化,发现b值从震中向外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大震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根据近地震直达波到时资料确定震前波速异常区(简称孕震区)的方法,并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某些较大地震前波速异常区(孕震区)的初步测定结果。探索并讨论了孕震区的一些基本特性,即孕震区的形状、大小,孕震区的定向,主震在孕震区内所处的部位,孕震区内部波速异常状态的分布与发展等。最后还导出了孕震区线度与震源区尺度间的关系式,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