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质黏滞性质对余震活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主震破裂面上残余凹凸体的破裂导致余震,残余凹凸体尺度符合分形分布,在破裂面上随机分布,残余凹凸体破裂/失稳强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以岩石圈下部粘弹介质震后应力松弛作为导致残余凹凸体破裂的动力输入,加载应力按负指数形式衰减;以库仑破裂准则作为失稳判据,考虑残余凹凸体破裂对附近区域的应力加载,在不同条件下模拟生成包含时、空、强三要素的人工"余震"序列。通过G-R关系及修改的大森公式,检测模拟输出与实际余震活动统计特征的吻合程度,以此作为进一步调整模型参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介质黏滞性质对余震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表征岩石物理特性的黏滞系数对余震活动持续时间、衰减快慢起重要的控制作用,黏滞系数与衰减系数之间显示负指数的相关关系。余震序列G-R关系与黏滞系数关系不大,主要受控于残余凹凸体的尺度分布,即与构造不均匀性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2.
43.
近地震波速异常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较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变化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是当前地震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地震波的运动学特性及动力学特性在较大地震前后均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主要探索地震波运动学特性的变化--波速异常。  相似文献   
44.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地区M 6.6地震及主震后48小时内388次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50个精定位地震数据。结果表明,余震优势展布以北东向较大倾角的铲状结构为特征,长约12 km,以主震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0 km范围内,但余震震级由10 km左右深度的3—4级向3 km深度之上近地表的2—3级迁移变化;余震分布清晰呈现双层结构,较深层分布在4—10 km深度,而较浅层分布3 km深度之上,2层之间地震分布较少。分析认为,浅层地震可能为本次地震地表破坏较强原因之一。震源深度剖面显示,破裂面向NE倾斜,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临潭—宕昌断裂。  相似文献   
45.
用集集主震记录研究近断层强震记录的基线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集集主震记录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46个台站的记录作为数据集。在总结国内外基线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校正步骤:(1)初步判定记录中是否包含永久位移信息以便选用不同的校正方法。(2)以积分位移时程的末端平稳为标准,来确定积分速度时程末端拟合出的最优直线斜率作为校正量,去校正原始加速度时程,从而保留永久位移信息。永久位移等值线结果与GPS测量结果大体相符。根据校正结果推测认为:瞬变后保持或扩张或部分回弹,可能是决定永久位移形态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6.
47.
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构造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拟方法,重演了本区的地震序列,论证了诱发地震的构造条件。指出,新丰江水库有两组发震构造,它们的活动强度和时间有所不同。诱发地震的发震构造与水库蓄水前构造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相同构造体系,唯发震部位更逼近水库。文章还指出,库基弹性变形引起的附加引张应变使部分地区的活动断裂更易于错动。水库荷载还使地震在剖面上有浅层和深层之分。它们的频度与水库水位有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唐山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震源机制结果为基础,分析主震断层面对余震活动的控制作用;讨论主震后余震区内的应力分布状况;指出震源区介质由紧张平衡态逐步变为松弛平衡态的过程及其初步证据。在分析大量资料以后,指出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最后,讨论可望用于地震预报的某些信息。以及对于没有前震的大地震进行前兆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1976年巴音木仁Ms62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剖析其前震序列的测震学指标异常及余震序列特征,判定了序列类型,得出一些有预报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新丰江水库区诱发地震的余震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分析新丰江水库自1962年主震以来,3级以上地震和微震的震源应力场的特点。著者对震源破裂类型作了划分,并探讨了新丰江水库不同阶段3级以上余震和微小余震的破裂类型的异同。最后指出,诱震水库可视为反映广大地区地震活动的敏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