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文章以昭平县小水电站项目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小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2.
现场调研表明,该大型水电站左岸结构面发育在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和分区性。断层Fl、F3为规模最大的两条断层,控制左岸块体分区;断层F3等小断层、破碎带导致岩体性状较差;密集于断层F1、F3之间的结构面使岩体工程地质性状最差。综合分析认为.这些结构面及其分布差异是古生代以来岩浆活动及多期构造作用复合作用所致。笔者将从地质背景、结构面特征诸方面,深入分析这些结构面的形成机制及形成机制对左岸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上流流域面积大(达100万km^2),天气气候复杂,其径流主要来自降水。  相似文献   
94.
鲁布革电站引水隧洞的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工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从锦 《中国岩溶》1991,10(4):295-305
本文就引水隧洞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地质雷达的应用和在施工中对岩溶洞穴、岩溶地下水的处理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95.
李家荣 《贵州地质》1999,16(4):336-344
天生桥水电站水库处扬子准地台和右江褶皱带的结合部,该部属构造运行强应变带,地质情况异常复杂;库区又同时处在中国现今高值构造力带内,其应力强度为中强水平,内动力地质灾害当属中上水准,经研究坝址区及水库水域线外20km范围内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发地震的可能性,其发震水准在3.15 ̄5.11级之间,最大震级可达5.5级,烈度在Ⅶ度。  相似文献   
96.
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对离散型的变形数据的尺度分解,对变形趋势的分析。并且对变形数据在滤波、消噪等方面,对分解层次中的偶然误差特性分析,以及阀值的选取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变形数据的分析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
《岩土力学》2020,(1):242-252
水利水电工程导流隧洞围岩-堵头协同承载的稳定性对于电站蓄水发电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乌东德水电站左、右岸导流隧洞采用柱形堵头取代传统的扩挖楔形堵头,这种新型堵头结构型式在所处围岩条件和高水头作用下的安全性是否满足工程要求是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采用物探、试验等多种手段,并结合能够模拟围岩-堵头渐进失稳破坏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高水头作用下直柱形、曲柱形、楔形等不同结构型式堵头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响应规律及其安全性,获得的主要结果包括:(1)给出了不同型式堵头与围岩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抗滑力计算公式,揭示了扩挖楔形堵头-围岩协同承载的"楔形夹持效应"和曲柱形堵头-围岩协同承载的"弯段效应"等力学机制;(2)获得的乌东德导流洞堵头段围岩与混凝土的接触状态显示,堵头段衬砌-喷层-围岩整体接触紧密、胶结良好,接触面未见软弱充填物及张开现象,同时建议了这些接触面抗剪切强度参数;(3)在高水头作用下,不同类型堵头?围岩相互作用的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堵头压缩变形传递影响范围约为堵头长度1/2,水压力引起的变形影响范围约为1倍洞跨,且堵头混凝土与围岩间抗剪作用未完全发挥,有效抗剪作用范围约为1倍洞跨;(4)当堵头与围岩之间接触面力学性状较差时,堵头安全裕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楔形堵头、曲柱形堵头、直柱型;当堵头与围岩之间接触面性状较好时,采用柱形堵头可提供与传统楔形堵头基本相同的安全裕度。最后,对乌东德水电站导流洞施工期及运行期堵头?围岩相互作用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表明柱形堵头结构可承受的安全荷载在3.1~7.4倍设计水头之间,大于所执行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采用柱形结构型式是可行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桔桐坑小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为三级开发方案 ,以沙铺砻水电站为枢纽 ,结合开发贵庄口水电站、金坑口水电站工程。本文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 ,利用三个水电站工程 ,对梧桐坑流域进行地质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99.
磷(P)是长江流域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乌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位于三峡水库近库尾江段。武隆断面是乌江入长江控制断面。对1998—2019时期武隆断面径流量、悬浮泥沙浓度(SS)与输沙量、磷浓度与通量(包括总磷(TP)、溶解态磷(DP)和颗粒态磷(PP))年际变化及季节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河流基流分割原理对磷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1998—2019年,乌江武隆断面径流量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而悬浮泥沙浓度和输沙量下降剧烈。(2)22年来,乌江TP和DP浓度与通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009—2013年为磷污染峰值期,TP和DP浓度与通量远高于其它时期。(3)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该节点前,TP的赋存形态以颗粒态为主,颗粒态磷在总磷中的占比均值为65%;该节点后,TP的赋存形态转变为以溶解态为主,颗粒态磷占比均值下降为16%,相应地,溶解态磷占比由35%上升为84%。水沙条件改变是磷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磷污染程度亦是磷形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4)磷通量在年内的季节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丰水期磷通量减少,枯水期磷通量增加。(5)1998—2012、2009—2013和2014—2019年3个时期点源负荷占比分别为23.5%、36.8%和62.1%,呈增加趋势。(6)建议制定适宜的总磷控制目标,结合目前所存在的磷污染风险点,进一步强化监管,侧重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100.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坝基边坡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坡内多条陡倾断层和顺坡向错动带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地质资料、监测数据及勘察认识,利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建立左岸边坡开挖变形分析模型。首先在无支护开挖工况下研究主要结构面F17、LS331、LS3319上下盘岩体关键点应力及位移变化,并指出潜在失稳破坏区;同时采用预应力锚索单元在不同施工时序下对潜在不稳定块体进行加固计算,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案下左岸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表明:左岸边坡变形破坏与结构面密切相关,在开挖卸荷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沿错动带的压剪破坏和陡倾断层的张拉破坏,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并且在开挖后及时跟进支护可以有效抑制边坡剪切变形。研究结果对白鹤滩左岸坝基边坡后续工程加固和施工工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