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4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132.
生物礁与油气田、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讨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生物礁因其高孔渗特性而往往成为高产油气井、大型油气田的极好储集体。生物礁与礁硅岩套形成的地质背景、岩石、矿物、生物组合均有很多相似之处。礁—白云岩化—膏盐—油气矿床—金属矿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藏、金属矿床赋存的盆地有一个共同的地质背景:均是拉张的裂谷环境,盆地基底破裂,深部物质(包括上地幔物质)大量涌入盆地,这种深部流体一方面携带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形成热水沉积矿床;另一方面,富含CO_2,CO,H_2,CH_4的流体与生物礁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油气田。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不仅仅存在空间联系,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3.
西藏甲马弧内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西藏冈底斯带的甲马弧内盆地是随着甲马岛弧的发育而产生的,沉积了一套演浅海相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主要由碎屑岩与海绵礁灰岩构成,在盆地内的上侏罗统至白垩系中,共识别出七个3级层序,包括1个I类层序和6个Ⅱ类层序,重新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具深切谷的碎屑陆架阶段,碳酸盐台地与海绵礁形成阶段,滞流的碎屑陆架阶段,无障壁海岸的碎屑陆架阶段和具障壁海岸的碎屑陆架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4.
笔者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提出南盘江地区(含十万大山盆地)茅口期为由两向东进积的进积礁,长兴期为并进礁.据此推断南盘江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均有可能存在茅口期层位相当于Yabeina和Neomisellina化石带的潜伏礁带,但存在长兴期潜伏礁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5.
在藏北巴青县马如乡布曲组中发现中侏罗世Liostrea障积礁,据造礁生物不同可分为Liostrea障积礁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粘结-障积礁。它们多呈似层状和层状,单个礁体厚4-8m,累计总厚为20-25m。Liostrea是一种单体牡蛎状的双壳类动物,分为左右两瓣壳,左壳强烈膨凸,右壳扁平,系以左壳固着生活特化而成,在本区构成了Liostrea群落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群落,代表温暖、清洁的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36.
朱强 《浙江测绘》1996,(3):37-41
一、引言 我国海岸线长,各类海上走私活动历来存在,改革开放以后,走私活动更加猖獗。特别是在南中国海,由于这一海域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环境,境内外走私分子互相勾结,有些已形成了组织严密的集团性犯罪团伙,进行大规模的走私犯罪活动,这些走私船只往往配备先进的设备、计划周密、活动狡猾、  相似文献   
137.
关于煤成气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宜春 《贵州地质》1992,9(1):99-108
本文运用了两种采样方法和三种气样,100多个样品,分析研究了煤成气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提出了多数矿区的煤层甲烷的δ^13C1都比煤层气气藏内的δ^13C1低得多;在论述了我国煤层气甲烷δ^13C1的一些特征和它们的一些变化情况后,得出了解吸气中重烃浓度、δ^13C1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8.
二安替比林基—(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与钡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云  许伟龄 《岩矿测试》1992,11(3):228-231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