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
近几年来,对如何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已被各级党委和政府列人“议事日程”,列入经济发展的大计中,在不断总结土地开发整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树立了宏观开发的理念,走科学有序开发的新路子,土地开发整理的进度和质量明显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数量多,面积大,占用耕地多。据2003年国土资源部最新调查数据,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省以上批准的1251家,占32.6%,而1999年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有916家,从1999年到2003年的4年间,省级以上开发区增加了335家,其他新增的2586家都是省级以下开发区,也就是说,这2586家都是非法设立的开发区,占67.4%(1993年国务院作出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决定,明确指出,设立各类开发区,实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制度,其中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审批权在国务院)。据不…  相似文献   
13.
长兴岛是长江以北第一大岛。设立在岛上的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告用地面积719.98公顷,于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的重要节点,以重大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等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生态工业为导向,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土地供应率水平较高,主导产业特征明显,但是土地开发强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襄樊市各县(市)1978-2007年地面水汽压和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市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并对其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襄樊市年大气可降水量随年代递增呈微弱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头7年分别比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增加19 cm、22 cm;空中水汽含量月季变化明显,7月最大,8月次之,1月最少;空中水汽含量四季分配不均,夏季远大于冬季,秋季略高于春季;各地自然降水产出率,2月、11月较大,夏季和冬季的12月份较小,7月份最小;增雨潜力四季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夏季最大,大多在78%以上.秋季9、10月次之,大部在75%以上,冬季2月、11月最小,大部在72%以下;地理分布上,增雨潜力是南部大于北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安顺市各县(市)1978-2007年每日4个时次地面水汽压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每个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该市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顺市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合理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可有效缓解安顺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日,位于江苏昆山开发区仓基河两侧的菲萝化工装备成套有限公司搬迁完毕,腾出的21亩土地将出让给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沃尔玛”.3年来,昆山市政府共投入2.9亿元,完成对13家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搬迁,腾出土地近1600亩投入二次利用,新引进高科技企业30多家.投资强度可提高2倍以上,土地产出率将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第二轮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自1999年实施至今,时经6年,它在提升公众意识、严格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调控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土地供需矛盾的突出,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已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已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搞好土地整理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陕甘三县不同坡度坡地和梯地典型地块的作物单产、各项农事活动用工情况的调查统计 ,对“长治”坡改梯工程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效益进行了剖析。坡地改造为梯地 ,土地产出率平均提高 30 .9%。梯地用肥多 ,产量高 ,运量大 ,坡改梯工程不修建田间道路 ,仍采用人工背运输 ,劳动生产率提高有限 ,仅 5 .6 %。修建田间道路 ,采用车辆运输 ,可大幅度提高梯地劳动生产率和坡地人背运输相比 ,梯地架子车和四轮拖拉机运输 ,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 4 5 .2 0 %和 88.5 %。坡地改造为梯地 ,应用地膜覆盖等先进农业技术 ,可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和 2 0°坡地相比 ,分别提高 189.4 %和 73.6 %。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问题 1.用地存在“效益”偏低问题据抽样调查,全县各类生产企业,平均投资密度、平均经济密度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距,企业普遍存在用地规模大而空间利用率低、投入产出率不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