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闽中地区元古宙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应为-套“双峰式”火山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绿片岩及钠长变粒岩LREE富集,Eu含量基本正常,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样品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并呈大陆裂谷性质;斜长角闪岩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MORB标准化蛛网图曲线前部呈小的隆起,Nb-Ta亏损较为明显,其岩石特征具有过渡性的钙碱性玄武岩及T-MORB的地球化学属性,原始地幔及N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其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或有陆壳物质的混染。说明本区由大陆裂谷演化发展成为初始洋盆,有岩浆喷发,并可能发生板内俯冲。因此,这些变质火山岩应形成于裂谷-初始洋盆-板内俯冲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32.
南极无冰区生态与环境变化在粪土层中的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海鸟、海兽等生物排泄物的堆积层和含粪的沉积层是进行极地生态地质学研究的良好载体。从生物粪土沉积层中恢复出的企鹅、海豹数量变化记录表明,历史时期南极企鹅、海豹种群数量出现过显著的波动。在新冰期时企鹅数量锐减,气候过冷或过暖都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南极海豹数量变化也受到气候变化、海冰条件和取食行为的控制。另外,南极海豹毛和生物粪土层中还保存了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史信息,汞(Hg)含量的波动与人类冶金文明的盛衰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3.
企鹅珍珠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企鹅珍珠贝养殖容量(carrying capacity for aquaculture)的调查及育珠生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可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贝类能量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33℃)范围内,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体重(W)都呈负相关,可分别表示为Y1=a1W-b1和Y2=a2W-b2,其中,a1的取值范围是1.330~4.128,b1的取值范围是0.453~0.651,a2的取值范围是0.150~0.354,b2的取值范围是0.446~0.634。在实验室温度(13~33℃)条件下,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为0.329~7.303 mg/(g·h),排氨率为0.035~0.489 mg/(g·h),其中耗氧率在28℃时达到最高值,33℃时开始下降,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趋势。企鹅珍珠贝呼吸和排泄Q10值范围分别为0.210~2.494和1.193~2.483。在23~28℃温度范围内,不同规格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原子数O/N)较高。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企鹅珍珠贝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32.1%和76.7%。  相似文献   
334.
通过1∶25万侯马市幅地质调查,认为中条山区内宋家山群具有两个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旋回,根据海平面变化规律及其间火山岩性质,认为宋家山群应与中条群对比,不应与绛县群对比。  相似文献   
335.
一沙一世界     
正沙,在经历了大海无数次的历练和侵蚀下,它留了下来。海洋是我们这个星球的主宰,地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千米,而一粒沙大约为0.0368立方毫米,每一粒都承载着大海所有的信息,是大海精挑细选下来的珍品,是大海带给我们最珍贵也是最细腻的媒体,带给我们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融融春景绝纤埃,五叶腾芳七叶开。在纤埃消失的季节里,"沙的世界"——釜山海云台迷人的沙滩海水浴场聚集了很多游  相似文献   
336.
固体沥青研究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多变性而面临很多难题。在柴达木盆地北部联合沟地区滩间山群发现大量厚层碳沥青,对盆地内的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盆地模拟,对碳沥青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沥青呈NW—SE向分布在滩间山群a段的砂岩与灰岩中;碳沥青中氯仿沥青"A"含量低,族组分中饱和烃与芳烃含量低,而非烃与沥青质含量高;饱和烃与芳烃碳同位素组成偏轻,碳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3.74%~4.72%之间,达到过成熟阶段;饱和烃气相色谱呈后峰形单峰态;油岩对比发现碳沥青与石炭系、侏罗系烃源岩不具有对比性,与滩间山群a段泥岩具有可对比性;碳沥青成因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岩浆侵入有关,两期热事件使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热变质成重油、沥青,甚至碳沥青。  相似文献   
337.
津沙 《海洋世界》2011,(11):56-59
在由浮游植物、虾、鱼、哺乳动物组成的一条海洋食物链中,如果磷虾灭绝或大大减少,则那些主要以磷虾为食的巨鲸和其他鱼类等也将灭绝或减少,南大洋生态平衡也随之被破坏。所以,磷虾是南大洋海洋生物的食物链的中心和维持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重量法,对麦哲伦海山链西北端M海山9个站位、17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要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是水成成因的,且多数富钴结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推广富钴结壳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并基于此建立了研究区富钴结壳的...  相似文献   
339.
杨红  刘福来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2013,29(6):2161-2170
大红山群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出露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主要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本研究对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变质中酸性岩和变质沉积岩——石榴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测年,得到三个样品的坪年龄和40Ar/39Ar等时线年龄结果较统一,坪年龄代表的变质年龄分别为837.7±4.2Ma、839.6±4.2Ma和844.2±4.2Ma.变质沉积岩和变质中酸性岩的变质时代类似,均介于837~845Ma.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中变质锆石的U-Pb定年年龄为849±12Ma(杨红等,2012),40Ar-39Ar测年数据与锆石定年数据相结合,说明大红山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中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均在新元古代经历了同期变质作用,其主期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新元古代837~850Ma.结合前人发表的扬子西缘~750Ma的变质年龄,扬子西缘从北向南的区域变质作用时限可扩展到750 ~850Ma.此外,扬子西缘存在750~850Ma的岩浆事件,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扬子地块西缘在新元古代不仅发生了大规模岩浆作用,也发生了750~850Ma的区域变质作用,扬子西缘存在新元古代的岩浆-变质事件.岩浆事件与变质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即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引起了扬子西缘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40.
巴颜喀拉山群在东昆仑地区分布广泛,岩性复杂,准确划分其岩性对巴颜喀拉山群的地层划分及构造属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东昆仑造山带巴颜喀拉山群地区ASTER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矿物指数等岩性信息提取方法,获得主成分分析及比值图像;根据不同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的巴颜喀拉山群进行了岩性段的划分。研究发现:分布于南部的上巴颜喀拉山群(T3by)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灰-深灰色粉砂质板岩和砂岩,在影像上特征不明显,所以仍将其划分为2个岩性段;而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原下巴颜喀拉山群(T1by),影像上色调纹理特征差异较大,由此将原来的2段细化分为4段,a段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和千枚岩,b段为灰绿色细砂岩,c段为黄褐色细砂岩,d段为深灰色细砂岩夹板岩。研究结果较好地体现了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岩性划分中的优点,同时为巴颜喀拉山群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