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849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680篇
地球物理   1042篇
地质学   1436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雨带的季节内变化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苏同华  薛峰 《大气科学》2010,34(3):611-628
基于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及变差度方法,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环流的演变特征, 发现东亚地区在夏季期间存在两次明显的次季节突变, 主要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副高) 的两次东退北跳, 第一次是在6月中旬, 第二次是在7月下旬。由于副高与雨带密切相关, 雨带在演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两次明显的突跳, 分别对应于江淮流域至日本一带梅雨期以及中国华北和东北雨季的开始。较第一次北跳而言, 副高的第二次北跳更为明显。副高的第一次北跳主要受南海地区对流活动加强的影响, 而第二次北跳则是暖池对流活动与高纬地区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暖池地区向东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列以及高纬地区东传的Rossby波通过锁相作用使得副高强烈北跳。此外, 副高与其西部边缘凝结潜热的相互作用导致副高发生季节内的低频振荡。 风场变差度的分析表明, 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环流的调整随着夏季季节进程逐渐减弱, 这与中高纬地区温差的变化有关。而高纬地区高层环流的调整在夏季后半期随着高度的增加却逐渐增强, 这与高层环流从夏到冬的季节变化有关。从风场相似度的变化上还可以看到, 副高第二次北跳后东亚地区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环流状态。 南半球环流对于南海及暖池地区对流活动的增强有重要影响。6月中旬, 南海与暖池地区对流活动的增强是由于南海西边界西风加强并向东扩展造成的, 这与马斯克林高压 (马高) 的加强密切相关。而在7月中旬, 澳大利亚高压 (澳高) 的增强使其东北部的越赤道气流加强, 南半球大量冷空气侵入到暖池地区, 加强了暖池地区的不稳定性以及低层的辐合, 从而使暖池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但在夏季前半期, 暖池对流活动也可调制澳高强度与其东北部越赤道气流强弱的关系, 使得二者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南半球冬季期间, 澳高在振荡中减弱, 这与澳洲大陆下垫面温度及上游马高的能量频散有关, 前者影响澳高的变化趋势 (减弱), 而后者影响澳高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992.
华北汛期日降水特性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基于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 使用线性倾向估计、 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 分析了华北汛期降水量、 5类汛期降水频率及其贡献率的趋势特征和年代际变化, 揭示出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新事实, 结果如下: 华北汛期降水量、 5类降水频率及其贡献率都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华北汛期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5类降水频率的下降趋势, 表现出明显的渐变特点, 其中, 小雨频率下降趋势最大, 暴雨频率和大暴雨频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显著。5类降水贡献率下降趋势中, 华北暴雨贡献率下降趋势最大。50年来, 华北汛期大雨贡献率最大, 接近于总降水的1/3。华北汛期降水量的多寡主要受其汛期大雨的频率和暴雨的贡献率影响。华北汛期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都在1978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突变, 华北暴雨贡献率的年代际突变是造成华北汛期降水量发生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利用1958~2006年五营林区的地面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9a五营气候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五营林区近49a气候明显变暖,雪季升温较雨季快。降水量异常的年份增加,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2.44mm/10a。前后10a降水中心生了明显的时空变化。雨季降水日数、年平均气温分别在1974年、1987年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相空间重构与支持向量机预测滑坡位移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与支持向量机预测滑坡位移的新方法.首先,以滑坡位移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为基础,对其应用互信息法计算最优时间延迟;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对滑坡位移序列数据进行频域分解,应用Cao氏方法对分解后的每个分量序列分别计算其最佳嵌入维数,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分量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每个分量单独进行建模预测;最后,将各分量预测结果进行小波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在滑坡位移预测中获得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半无限弹性固体—液体层分界面处 P、 S V 型面波不同的数学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有些著作中将它们统称为瑞利波是不够严密的,指出瑞利波和斯通利波是固体—液体层分界面处 P、 S V 型面波的两种极限情况。  相似文献   
996.
997.
2009年4月,广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数据,已全部汇总到广西国土资源厅,当最后的结果统计出来后,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倍感欣慰,因为这项历时7年的工作即将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带有SK115钢轨弹条的VOSSLOH 300扣件系统的无砟轨道,分析了梁端转角、梁缝两侧桥梁错台、相邻桥墩的不均匀沉降以及列车荷载等因素对于扣件系统的影响,参照规范对这些因素进行取值,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组合,对扣件上拔力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在规范规定的梁端最大转角1‰rad,梁缝两侧错台最大高度为1 mm,相邻两桥墩的工后沉降量最大5 mm以及列车轴重100 kN的情况下VOSSLOH300扣件系统的上拔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99.
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基坑开挖土性参数反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基坑土体弹塑性位移反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深基坑开挖土性参数反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及利用网络输出的反演值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作预报,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深基坑工程利用该方法进行反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浅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管施工引起包括地面沉降和土地向在内的土地的运动,土的这些运动呆能导致近构筑物和管线的损害。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都显示,在类似于上海等地的软土地层中顶管施工,顶管周围土的运动问题是三维的。基于半解析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将轴向离散而在径向和环向选取位移函数,构造了解析解函数。给出了包括位移函数,刚度矩阵和荷载矩阵在内的理论分析过程,从而建立了半解析单元法。利用半解析单元法将顶管施工中三维土运动问题转化成一维数值计算。利用所建立的半解析单元法,就软土地层中顶管工程实例计算了施工所引起的土体位移。结果表明,半解析元法用于计算顶管施工中顶管周围土的移动,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由于计算所需要的单元减少,处理该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减少。根据分析与计算结果还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