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加筋技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已经广泛应用,加筋作用原理、应力传递和加筋作用机理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就路基填筑的填筑材料特性、路基碾压施工特点及路基的断面形式,结合土工织物的筋材性状,对路基填筑中的加筋技术进行了设计与检算,并且提出了施工坡面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2.
软土地基上填筑高路堤常常面临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等问题。桩承式加筋路堤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路堤填土-加筋材料-桩体-桩间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讨论了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率、桩体效率、路堤底面差异沉降和筋材拉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土中的土拱效应和筋材张力膜效应能够有效地提高桩体效率,防止软土屈服;筋材内部拉力呈非线性分布,桩顶边缘处筋材拉力最大。  相似文献   
33.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进行模拟,阐述了加筋土的加筋作用原理。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别对不加筋、仅加砂垫层、加一层土工格栅砂垫层、加两层土工格栅砂垫层四种不同的加筋路堤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加筋方式下加筋土路基竖向位移、侧向位移、竖向应力、剪应力和筋材拉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34.
为了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及气象资料,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粗粒土路堤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路堤边坡表面会形成一定范围的暂态饱和区,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与降雨强度及降雨时间密切相关;降雨入渗仅会引起路堤边坡坡面以下水位线的大幅上升,对路堤中部地下水位线影响较小;降雨停止后,路堤上部暂态饱和区迅速消散,而路堤中下部暂态饱和区消散过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特征,但总体而言暂态饱和区的面积呈下降趋势;降雨入渗将导致入渗区域内基质吸力的丧失与含水率的增加,是造成路堤边坡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路堤的失稳形式表现为整体滑移与表面局部坍塌相结合.  相似文献   
35.
余闯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8,29(5):1305-1309
结合大量实测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水平向应变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侧向变形沿深度呈“弓”型分布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符合该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及参数求解方法,模型中a、b和c等3个待定参数能简单地求出。工程实践表明,该预测模型不仅反映了侧向变形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且有一定的精度,能反映出最大侧向变形发生的位置,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6.
陡坡路堤土工格栅加筋机制与合理铺设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勇 《岩土力学》2008,29(4):925-930
土工格栅加筋作用机理复杂,测试难度大,结合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工程,开展了现场变形监测,并针对土工格栅特点,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和计算分析表明:铺设土工格栅能有效地限制路堤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保证路堤的稳定性。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据此分析了土工格栅长度、弹性模量及铺设间距与路堤变形的关系,土工格栅弹性模量越大,加筋效果越好。有效而经济的土工格栅长度是6.5 m,铺设间距是0.6 m。  相似文献   
37.
高彦斌  崔玉军 《岩土力学》2009,30(2):433-439
随气候条件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数值分析的一个难题。介绍了农业学中的土与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中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和微气候能量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气界面的边界状态,分析了法国鲁昂试验路堤的路堤填土与大气在2005年1月的能量交换,以及在此期间填土内的温度、含水率和吸力的变化,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学中所采用的能量平衡以及能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非饱和土的数值分析中,解决随气候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38.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康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09,30(4):1004-1012
对一桩体面积置换率为8.7 %的低置换率桩承式加筋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现场主要进行了桩、土荷载分担,孔压、沉降及侧向水平变形等内容的观测。将观测数据与常规设计方法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填土的土拱效应造成荷载向桩体转移,这种荷载转移大幅度减小了在软土层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当填土高度大于2.5 m时,土拱效应的应力折减系数可用Russell和Pierpoint或Hewlett和Randolph提出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其结果与三维有限元分析也较相符,但在路堤高度较小时,只有Russell和Pierpoint方法与实测结果相接近。路堤施工过程中,实测的水平变形与沉降之比仅为0.2左右,这表明采用桩承式加筋路堤不仅可减小沉降,而且可减小水平向的变形,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张波  石名磊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7,28(Z1):839-843
低路堤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浅层固化处置是低路堤软基处理科学、经济的方法。采用现场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CPTU)对长江河漫滩相典型非均质性天然沉积软土层进行原位试验。应用二维有限差分方法对平面应变条件路堤荷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软土地基固结排水与沉降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路面车辆重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路基及基底变形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地基浅层固化层的设置改变了地基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应力扩散作用减小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进而减小了地基土体的沉降量。基底固化层通过增强路基基底的刚度来增强路基的整体刚度,减小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吴春秋  肖大平 《岩土力学》2007,28(Z1):905-908
通过对复合地基加固路堤稳定性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当路堤的稳定性由复合地基决定时,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中的强度折减法可得到合理的路堤稳定性分析结果。对复合地基中桩体破坏模式的分析认为,桩体发生非剪断破坏之外的弯曲、转动、拉伸等破坏模式是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进一步指出,当处理存在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边坡稳定问题时,极限平衡法的分析结果可能会高估了边坡的稳定性,应慎重判别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