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羌塘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羌螗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一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税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3.
在玉龙滩地区古元古代托赖岩群变质岩中发现了一套基性岩脉侵入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辉绿岩,侵入于托赖岩群片麻岩、片岩,岩脉长轴走向大多以北西向为主,个别近南北向或北东向,露头规模一般长10~35m,宽5~10m。通过同位素测年分析辉绿岩脉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结合对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其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形成于伸展性构造环境。结合本区区域地质分析,该岩脉可能为祁连山造山带加里东期造山运动结束之后,由于陆壳加厚而发生伸展崩塌,造成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形成了该类相当于基性岩墙的产物。反映北祁连地区在早二叠世有一期陆壳加厚伸展背景下的基性岩浆底侵事件。  相似文献   
104.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上的东昆北哈希牙地区发育中基性岩墙群。其岩性主要为辉绿岩、闪斜煌斑岩和闪长玢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存在较高程度分馏,LREE/HREE值为4.72~8.66,平均值为6.57。δEu值介于0.81~0.98之间,平均值为0.91,显示出微弱的负Eu异常,表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富集Rb、Ba、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Ta、Nb、Zr、Hf等地球化学特征,主体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但有来自俯冲带的部分信息。采用LA-ICP-MS技术对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锆石年龄较为分散,其中8颗岩浆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1.5±7.5Ma,代表了格尔木哈希牙地区辉绿岩墙的结晶年龄,反映东昆北地块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已由地体碰撞的挤压状态转为碰撞后伸展状态,标志着该地区加里东期构造旋回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5.
陈虹  田蜜  武国利  胡健民 《地质论评》2014,60(6):1437-1452
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洋是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分支洋盆,在勉县—略阳地区发育有典型的蛇绿岩组合。然而,由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以及之后陆内变形作用的改造,对于勉略洋盆在构造带东段的裂解和演化过程并不清晰。本文对发育于东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脉以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为主,其SiO 2含量为41.89%~49.75%,属基性—超基性岩类,并具有富钠、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特征一致,岩浆源于具有地壳混染的板内洋岛玄武岩型地幔源区。该类基性岩脉顺层侵入到早古生代早期地层中,通过基性岩脉中的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岩脉顺层侵位的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约422 Ma)。这种岩浆作用很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初始裂解有关,并导致南秦岭构造带内地壳伸展、基性岩浆侵位,该过程与南秦岭构造带北缘的商丹(商南—丹凤)原特提斯洋的消减和陆内俯冲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6.
陕西略阳煎茶岭镍矿床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茶岭镍矿是一个与镁质超基性岩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镍矿床。矿床地质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北侧超基性岩体内,矿石中交代状、浸染状、网脉状结构发育,显示热液改造成因矿床的典型结构、构造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与典型的镁铁质岩浆硫化物矿床不同,镍矿床在成矿过程中虽继承了超基性岩中的成矿物质,但受到花岗斑岩强烈改造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改造型。花岗斑岩和钠长斑岩中锆石U-Pb测年表明,花岗斑岩U-Pb年龄为859±26 Ma,钠长斑岩U-Pb年龄为844±26 Ma,认为煎茶岭镍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晋宁期,非前人所认为的海西期或印支期,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板块西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107.
Fresh rocks sampled from the 14.0°S hydrothermal field of the South Atlantic Rid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livine-gabbro and basalt. The olivine-gabbro is composed mainly of three types of minerals: olivine, clin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while a multitude of melt inclusions occur in the plagioclase phenocrysts of the basalts. We analyzed the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of the basaks, the mineral chemistry of phenocrysts and melt inclusions in the basalts, and the mineral chemistry of olivine-clinopyroxene-plagioclase in the olivine-gabbro, then simulated magma evolution within the crust using the COMAGMAT program. The whole-rock geochemistry shows that all the basalts exhibit typical N-MORB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mineral 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ivine-gabbro (low-Fo olivine, low-Mg# clinopyroxene, high-TiO2 clinopyroxene, low-An plagioclase), show that strong magma 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within the crust. Nevertheless,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ose minerals and phenocrysts in the basalts (high-Fo olivine, high-An plagioclase) reflect the heterogeneity of magma differentiation. High Mg# (-~0.72) melt inclusions isobaric partial crystallization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magma 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at the depth shallower than 13.03 km below the seafloor, and both the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column shows distinct discrepancies from that of a steady-state magma chamber. Instead,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magma intrusions probably occurred within the crust,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rystallized bodies, as the primary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anomalies within the off-axis crust, probably act as the heat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4.0°S hydrothermal system.  相似文献   
108.
雪峰山中段基性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雪峰山地区存在多期基性岩。在黔阳(安江)地区发现了的晚三叠世和新元古代的基性岩。在所测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发现了一些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以及中生代(印支运动)构造热事件信息,但缺少典型Rodinia超大陆聚合信息。早期的基性岩中锆石成分比较复杂,有很多来自基底的捕获锆石,随着时代的变新,来自基底的信息逐渐减少甚至没有。黔阳地区的基性岩及其时代研究表明:(1)桃江-安化-黔阳-溆浦-靖州断裂是雪峰山的中央断裂,它有多期活动历史,并控制了不同阶段的基性-超基性岩的产出;(2)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在雪峰山中央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区域形成,不代表裂谷或碰撞后伸展环境;(3)扬子板块东南缘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109.
冀东地区已蛇纹石化及未蚀变的超基性岩绝大多数在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呈包体存在,不少专家把这些超基性岩归属太古宙。笔者认为该区未变质及已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应是显生宙的产物,而不是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的"捕掳体"。同时对遵化—迁西地区蛇纹岩生成时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