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1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979篇
测绘学   27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2812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IKONOS卫星影像在甘肃省红会煤矿区塌陷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本文采用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后,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作为解译地质灾害的遥感数据源,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红会煤矿区的塌陷群,并能够清楚地识别塌陷及其细节特征,分析其影响因子、规模和危害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受2003年7月13日千将坪滑坡的影响,位于其北东侧牵引区的千将坪东滑坡大范围出现了因拉张和剪切作用形成的裂隙。本文研究了因滑坡联动作用而形成的牵引区特征,对千将坪滑坡发生时在千将坪东滑坡体上所产生的裂隙形成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千将坪滑坡体不同部位在滑坡滑动过程中的相互牵引与影响方式。通过研究分析,将滑坡滑动时的牵引方式简单分为以拉张卸荷为主和以边界剪切为主的两种模式,并以这两种牵引模式来分析白果树滑坡群中各个滑坡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拟通过从滑坡联动作用阐述千将坪滑坡以东白果树滑坡群的整体稳定及局部失稳对滑坡群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卸荷式地连墙板桩结构码头是国内自主创新的深水码头结构,为了深入认识这一板桩码头结构在设计荷载下的工作性状和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机制,结合某一拟建码头泊位的卸荷式地连墙板桩码头结构设计方案验证需要,进行了3组大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其中2组为重复性的模型试验,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第3组则模拟了无卸荷平台结构的地连墙板桩码头结构设计方案,以比较有无卸荷平台的板桩码头来揭示全直桩卸荷平台结构的卸荷效果。并且介绍了码头结构离心模拟技术,包括模型设计、模型制作和模型测量及试验步骤等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94.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研,以内蒙古中西部渣尔泰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渣尔泰山群地层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该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就该地层含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属裂谷系中的碎屑岩、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阿古鲁沟组和刘鸿湾组,主要含矿层为阿古鲁沟组;渣尔泰山群沉积环境呈现由陆相→正常海相→半封闭海相或次深海相→滨海相的正常海进海退序列变化特征;渣尔泰山群地层在纵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亲碎屑元素组合→亲碳酸盐元素组合→亲铁、亲硫元素组合→亲碳酸盐、亲碎屑岩的混合组合;岩石组分与成矿元素有显著相关性,泥质、钙镁质岩富含铅、锌及硫铁,高硅质岩石富含铜,有机碳含量往往与矿层的规模、质量成正消长关系;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沉积环境致使元素分布不均匀,体现在含矿性在东西走向的规律性变化,即东部甲生盘—山片沟矿床贫铜富锌,少伴生元素,而西部狼山地区铜、铅、锌共生,贫铅锌富铜,伴生元素较多。  相似文献   
995.
武当地块耀岭河群中两类不同性质的酸性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耀岭河群火山岩中可划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酸性火山岩:酸性岩A主要属碱流岩-白碱流岩类,酸性岩B主要属流纹英安岩/英安岩类。总体上看二者主量元素组成差异不大:SiO2含量为65.00%~79.85%,(Na2O+K2O)为5.26%~9.68%。强烈富集Th、Nb、Ta、La、Ce、Nd、Zr、Sm和Hf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K、Sr、P、Ti等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REE很高(339.94~1152.85μg/g),具有强烈的铕负异常(δEu=0.18~0.32),与典型的大陆裂谷流纹岩的稀土曲线一致。酸性火山岩B显示K、Rb、Ba、Th和LREE的正异常和Sr、P、Ti和Nb的负异常,Eu具弱负异常(δEu=0.64~0.88),表现出与酸性火山岩A迥然不同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而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相似,显示其成因可能与之有相同源区。  相似文献   
996.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波痕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硅岩,可分为徐家圈组、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徐家圈组为深海斜坡沉积,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为深海平原沉积。在宁夏中卫大柳树沟和下石棚的徐家圈组下部发现波痕,波长分别为13~15 cm和8~12.5 cm,波高分别为约2 cm和1.1~2 cm。波痕所在岩层底部和下伏岩层见槽模,波痕上覆岩层中见交错层理。通过对波痕、槽模、交错层理进行野外资料的采集,对古流向进行了分析。大柳树沟的波痕、槽模、交错层理反映古流向分别为SSE向、SSE向和NE向;而在下石棚地区分别为NW向、SSW向和SWW向。本文用复合流模式分析了波痕的成因,并对槽模、波痕、交错层理组成的沉积构造组合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陆相沉积煤田的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建设,一些大(特)型露天煤矿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及稳定性分析评价工作也已陆续展开,但由于各勘察施工单位的工作方法不尽一致,给边坡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盆地群内的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煤矿、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煤矿工程地质勘察实践为例,对下白垩统巴彦花群煤系软岩边坡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软岩强度的界定、岩心采样方法的选择、数字测井成果在解释软弱(夹)层中的应用、钻孔波速测试方法的应用和边坡稳定性随含水率变化的敏感度分析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划分标准与技术方法。此结果可使盆地群中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鸡西,龙爪沟两群生物组合序列,重新划分了两群(组)的时代,并对两群对比关系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9.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分布于豫、晋、陕3省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其上被汝阳群、官道口群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覆盖.已有的各种熊耳群年龄资料为1.40~1.85 Ga,故常认为其形成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并将它与蓟县剖面的长城系对比.豫西熊耳山地区马家河组顶部的流纹斑岩和侵入于鸡蛋坪组的辉石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P-ICPMS)年龄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75~1.95 Ga,早于长城系;火山喷发开始于1.95 Ga±,中心可能在豫西的熊耳山或崤山地区,形成豫西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的许山组和鸡蛋坪组;大约在1.85 Ga±,火山活动可能以崤山地区为中心呈三叉裂谷系分别向西、东和北3个方向发展,形成覆盖全区的马家河组;末期(1.75 Ga±)可能仅在豫西地区形成次火山-侵入岩——辉石闪长岩类.不整合覆盖于熊耳群之上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官道口群高山河组的形成时代相当于长城系.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二叠纪植物群与地层分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二叠纪分布着安格拉植物群、华夏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三个植物在地地层中的分布是受古地理模式控制的,安格拉植物群沿北部边缘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展布;冈瓦纳植物群仅见于喜马拉雅地层区;华夏植物物群分布在华北地层区和华南地层区。三个植物群常混生有欧美植物群的分子。在植物群与地层分区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二叠纪植物群古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