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00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塘岭幅 (J48E018017)1∶50 000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实现了设计地质图、野外地质填图、室内综合整理、最终成果表达的全程数字化,有效开展了对各类数据的一体化描述、存储、组织和利用。将沉积旋回划分与年代学分析相结合,系统开展测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恢复盆地沉积充填过程,查明断裂活动性;重新建立了测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系统,划分出11个填图单元,并确立了新近纪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数据库共包含矢量化的地质图一幅,样品179件,素描图86件,图片253张,内容详实、可利用度高,为厘定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新近系—古近系地层序列及新构造–活动构造特征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性数据资料支撑;为总结新构造–活动构造发育区填图技术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2.
以永新工区高精度采集的地震资料为例,对高精度勘探的面元细分方法及细分处理资料的分辨率进行了评价。首先给出了面元细分的方法及面元细分对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介绍了现有的一些分辨率计算方法。对于纵向分辨率,主要从λ/4传统薄层分辨率和高截频二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横向分辨率,从菲涅耳带半径、防空间假频、Lindsey分辨率定义、考虑偏移孔径的分辨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研究,得出了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结论:①在现有常规检波器条件下,面元细分处理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影响较小,其变化不大;②在单道记录信噪比已较高的情况下,想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其提升空间有限;③就横向分辨率而言,考虑偏移孔径的计算方法,结果比较准确;④对于东部地区,从性价比上考虑,覆盖次数150,200已能满足要求,太高的覆盖次数没有从本质上改进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3.
地震数值计算表明:地震速度模型出现误差,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有不同的影响,且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往往大于时间偏移的误差,影响了深度偏移方法的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偏移使用的是均方根速度,而深度偏移使用的是层速度,因此在速度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层速度的变化远大于均方根速度的变化。地震数值模拟分析同时说明,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还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岩性。当界面二边速度差异比较大时,速度摄动值δ引起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远大于界面二边速度平缓变化的情况。深度成像的误差等于速度摄动值δ和界面二边速度对比度vi+1/vi的乘积。  相似文献   
174.
何增  王志华  吕月  董哲 《吉林地质》2010,29(4):89-91
在吉林敦化黑石煤炭资源赋存区,岩浆岩发育,煤层较大范围内受到岩浆岩侵蚀,岩浆岩侵蚀部位在地震剖面上差异十分明显,利用二维地震方法,对水平和偏移时间剖面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就可确定其分布范围及位置。  相似文献   
175.
杨爱春  任贵良 《云南地质》2010,29(2):185-189,145
大瑞铁路大保段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边缘,著名的横断山脉南段,地势错综复杂。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的本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外部因素包括大气降水、植被破坏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6.
动校正速度的求取是三维转换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精度高低对转换波的叠加成像质量影响很大。理论上转换波的速度求取受包括界面倾角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但实际应用时这些因素往往被忽略。为证明倾角对动校速度的影响程度,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模拟倾斜地层计算了不同倾角条件下二维测线CCP道集、三维全方位CCP道集PS波动校正速度,并对由不同倾角引起的计算精度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二维转换波CCP道集,界面倾角不同,动校拉平的速度会差别较大,即使如此也总能实现很大倾角范围内的CCP道集的同相叠加,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对于三维全方位CCP道集,当界面倾角超过一定范围,无论怎样进行精细扫描,得到的都只能是适合特定方位的速度,无法得到适合任意方位的动校扫描速度,随着界面倾角的减小,利用速度扫描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的偏移距范围内将来自不同方位的记录较平,界面倾角越小,可以校平的偏移距越大;另外由于道集内的地震记录依赖视倾角的动校正速度,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下,方位不同,动校正速度不同,致使二维反射PS波资料往往比三维反射PS波资料容易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177.
双频激电法可同时得到低频和高频电位差,由其计算视幅频率可抵消相同的影响因素,抑制干扰,增强异常幅值,提高观测精度。根据垄源金多金属矿区物性参数可确定受构造控制的硫化多金属矿(脉)体多以充填形式产出,具有低阻高极化反映,随着埋深的不同,视幅频率(Fs)有相应的变化,幅值一般为4%~11%,与背景视幅频率(Fs)2%~4%有明显差别。该区野外工作采用SQ-3C双频激电仪器,测网布设测线6条,其中线距100m、点距10m、、测线长度为400m。根据Fs、ρs曲线形态及Fs等值线图解释该矿区存在一条破碎带,破碎带北部呈现矿体异常特征,推断矿体(脉)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依据该物探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布置钻探验证孔,其中8-1孔于156m见导水断裂破碎断层,8-2孔于31m见高品位金多金属矿(脉)体,验证物探解释与地质钻探吻合。  相似文献   
178.
对潞安矿区高河煤矿进行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试验,通过实验获得区内合理的采集参数,并在处理和解释中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如分频剩余静校正迭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正演模型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体切片和彩色剖面联合技术等。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结果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结果的对比表明,高密度三维地震能够提高构造成像准确度和精度,避免误判,还可以提高下组煤层反射波的能量和连续性,是进一步提高潞安矿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9.
精确的差分码偏差改正信息是实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精密应用的基础,而现有DCB参数估计方法及数据产品中并未考虑天线相位中心偏移的误差影响。以BDS-3为例,本文在分析BDS-3卫星PCO变化特性及其对DCB估值理论影响的基础上,推导了DCB参数中的PCO误差经验校正方法,同时提出了顾及PCO误差改正的DCB参数估计方法。利用国际GNSS服务组织全球分布的BDS-3基准站数据,实现了PCO改正前后C2I-C6I/C1P-C5P两类DCB参数的精确估计,并在BDS-3 C2I/C1P单频标准单点定位中开展定位验证。结果表明,PCO改正前后的卫星DCB差异最大可达0.60 ns,引起不同类型卫星间的DCB差异最大可达1.17 ns,DCB参数中的PCO误差对BDS-3定位应用的影响不可忽略。与未改正PCO误差的DCB产品对应的定位结果相比,基于PCO-estimated-DCB和PCO-corrected-DCB两种方案的BDS-3 SPP精度增益相当,在水平与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分别提升了5.7%和6.8%。  相似文献   
180.
2008年后中日韩与东盟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在此影响下,中日韩与东盟海上物流运输进入快速调整阶段。当前,集装箱运输作为跨国运输的主要方式,在产业转移趋势下的变动特征与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理清。本文研究2009年至2021年间中日韩和东盟国家间产业转移对集装箱增长的影响。基于核密度和偏移增长方法分析集装箱增长与产业转移的时空匹配性,基于OLS及PPML引力模型计量回归方法测算产业转移引起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提升对集装箱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发现如下:(1)产业转移引起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提高对当前集装箱航线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时间上,产业转移对集装箱航线的增长具有滞后性,产业转移后三年的带动效应最大;(3)在空间上,产业转移对集装箱增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日本与东盟、中国与东盟的产业转移对集装箱增长的促进效应较大,韩国与东盟的产业转移影响不显著。从港口地理视角出发,提出中国港口与东盟国家构建“双圈层”联通格局、建设南海先行区的发展建议。本文能为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集装箱运输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