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篇
  免费   806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388篇
地质学   3933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基于吸收滤波技术的储层气水性质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人们主要从岩性、物性、电性、弹性阻抗等角度,对储层中气水的性质进行预测,然而成功率却并非很高.其实,从频率或能量响应的角度出发,或许能提高气水识别的成功率.由于频率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地震波经过含气或含水的储层后,在不同的频段将有不同的响应特征,但在原始地震剖面上却很不容易发现.利用基于AR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Prony信号分析理论的吸收滤波技术,结合测井、岩石物理、地质、地震等资料,分析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的不同吸收衰减特征和响应差异.由此可以实现气水性质的有效识别,最终达到直观、快捷的预测优质含气储层的目的.将该技术应用到气水裂缝理论模型的试算和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的含气性识别中,均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基于井位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利用地震属性对储层预测的研究中,大部分理论方法主要存在利用单一属性预测储层这一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则存在单一属性不能正确预测储层的问题,这些问题应通过多元属性融合技术来解决,本文在已有井资料的基础上,对属性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各属性对储层的影响因素,利用井位计算各地震属性融合比重,有机的结合了各属性的优点,提出了这一问题新的解决方法.实际资料的应用显示,该方法在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松辽盆地丰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预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家围子断陷的主要产气层段为营城组火山岩段地层,所以研究该地层对寻找天然气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丰乐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岩石物性资料、测井资料对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进行构造精细解释,火山岩地震相及岩相分析从而进行储层预测,利用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能量及瞬时吸收系数能量等地震属性分析结合地震反演技术精细刻画火山岩储层.结果认为: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能量和瞬时吸收系数能量能较好预测火山岩相和储层物性;有利储层在反演剖面上表现为中低阻抗特征,中等密度;较好储层主要分布在工区的西部与中部.  相似文献   
994.
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的数量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丽  王明年  房敦敏  陈炜韬 《岩土力学》2009,30(12):3846-3850
为了对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判定数据的可靠性,必需建立一套实用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方法,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服务。考虑到目前采用的属性指标的实际情况,特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进行定量评定。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调查统计,得到了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的指标体系;并依托工程实际情况,在72条隧道中采集了800余条样本,从中选出了500条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以数量化理论为基础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的定量判定方法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判定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指标为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状态、地下水状态;建立的数量化分级判别方程和判别值的自检平均符合率超过85%;数量化理论在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以青海涩北一号气田为例,探讨了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储层参数分析,选择了自然电位相对幅度(ΔSP)、自然伽马相对幅度(ΔGR)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将研究目的层段储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其中Ⅰ、Ⅱ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最好,主要发育在高能滩坝相;Ⅲ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较好,主要分布中能滩坝相;Ⅳ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差,为低能滩坝相;Ⅴ类流动单元为泥岩层,其实质上为渗流屏障。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流动单元的分布模式,并分析了其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寒武纪-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经历了4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不同台地区带的碳酸盐岩层序结构特征显著不同,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为一套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发育7种不同特征的碳酸盐岩层序构型。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总体表现为半深海-深海盆地相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相带和层序界面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其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对埋藏条件下的流体具有输导作用。流体对埋藏岩溶型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受风化淋滤带和层序界面的控制,白云岩储层和礁滩型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  相似文献   
997.
以松辽盆地升平地区作为目标区,优选出Petrel软件。首先利用构造层面及断层数据建立了构造模型和断层模型,然后通过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断层和构造模型建立了该区火山岩相三维地质模型,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刻画了典型火山岩体的岩相特征和在三度空间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对营城组升平地区复杂构造目标区火山岩储层的三维可视化动态表述和展示。通过三维构造模型可以看出,工区西北部及南部缺失营城组地层,其内部发育由两个构造高点所构成的穹窿构造,该构造以-2 810 m等深线圈闭,构造面积32.45 km2,构造高点海拔为-2 660.5 m,构造幅度150.5 m,断层多为南北向展布,长度一般为2~5 km,断距一般为8~30 m。  相似文献   
998.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是庆深气田主要的储层。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有4种组合类型,其中溶蚀孔+微孔隙型最为常见。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101%,主要起连通作用。通过火山岩样品的压汞分析,将毛细管压力曲线分为Ⅰ~Ⅴ类。最大孔喉半径为4.9 μm,分选系数为0.3~2.6,孔喉歪度为粗歪度。综合储层微观结构研究成果和试气结果分析认为:(1)火山通道相的火山角砾岩和角砾熔岩、喷溢相上部亚相的气孔流纹岩和侵出相内带亚相的球粒流纹岩和珍珠岩为好储层;(2)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以微孔喉为主、孔喉比大、孔喉的连通性及渗流能力较弱等特点,储层以Ⅱ、Ⅲ类孔喉为主,大部分气井需大型压裂改造,才能达到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999.
于标准剖面新部署钻探营城组上部的全取心钻孔揭示,营城组三段厚205.70 m,营城组二段厚48.75 m(未钻穿)。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整个井段火山喷发划分为3个旋回10个期次。火山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4种11类,储集空间组合关系有4种,孔缝直接连通型是最好的储集空间类型。用岩心、薄片和物性测试划分出4种孔隙分布和7种孔隙结构类型,单峰偏粗态型和双峰态型孔隙分布最好。低排驱压力-粗孔喉为最好的孔隙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岩石类型有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岩、珍珠岩、流纹岩和凝灰岩,所属岩相为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厘定古火山口位置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分析隐爆角砾岩和珍珠岩的岩性岩相及其分布。整个火山机构划分为中心相组、近源相组和远源相组。中心相组即火山口相,主要包括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近源相组主要包括喷溢相,远源相组主要包括爆发相。相序(以火山口为基点)为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中带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喷溢相下部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近源相组较中心相组储层物性优越。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