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764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2521篇
海洋学   42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祁连盆地石炭系充填型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祁连盆地石炭系海陆相沉积频繁交替出现,浅海相沉积突然大面积覆盖在下伏陆相沉积物之上,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序缺失,而且海相层在很大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可追踪性与对比性,在横向上并无明显的相变关系,这样一种盆地充填特点,很难用经典的瀵进型的海侵与海退模式来解释,似乎用快速“倒灌式”的海侵模式来解释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92.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地理的重要环节,指出:西缘北部早中石炭世为走滑拉张断陷;二叠纪沉积时存在3大物源区;中生代的冲断推覆造成地层缩短率20%~47%。恢复后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等方面和恢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对指导西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位于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庆-潜山地区中新生代碎屑岩比较发育,主元素分析表明,砂岩主要为杂砂岩,其次是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根据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值分析结果,中、上三叠统和下、中侏罗统的源岩来源广泛,属于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可能反映了前陆盆地物源的二元特征。古近系源岩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构造环境,说明物源仅来自大别山造山带。稀土元素比值及相关系数分析揭示,中晚三叠世黄马青群的源岩主要为宿松群的长英质片岩、浅粒岩以及大别杂岩,侏罗纪磨山组大致类似于大别群的花岗片麻岩,罗岭组与大别群比较类似。显示大别山造山带在中晚三叠世已经隆升并遭受剥露。  相似文献   
994.
成都市洛带地区沙溪庙组沉积相及储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带地区沙溪庙组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上沙”(J2s)储集砂体发育,经井间对比,划分出11套砂体,砂体呈条带状,沿NE—SW向构造展布,反映物源主要来自NE方向。储层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层物性条件与新场“上沙”储层相似,但地层电阻率较低。目前已在遂宁组(J3sn)和“上沙”储层中发现了孔隙性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这对在洛带气田深层寻找孔隙性的气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裂谷盆地层序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断裂及基底沉降控制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成因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造山四个阶段,经历了海西 -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的完整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996.
江苏六合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捕虏体的硫化物相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徐九华  储雪蕾 《岩石学报》2000,16(4):492-498
江苏六合一带碱性玄武岩中的出露有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的地幔捕虏体,这些地幔矿物中普遍有硫化物相出现:(1)被寄主矿物捕获的早期硫化物颗粒。(2)产于矿物晶粒边界或次生裂隙充填物,(3)硫化物包裹体,包括单相硫的包裹体、硫化物-玻璃两相熔体包裹体和CO/2-硫化物-玻璃(含硅酸盐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硫化物包裹体比例隙中硫化物具有更高的相对Fe和S含量,较低的Ni含量。硫化物包裹  相似文献   
997.
新系列岩石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标准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新近完成的7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研制成果,其在品种上和元素的含量与组合特征上是对已有GSR和GSD系列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淋失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含量有机碳的岩溶土壤(SOC, 0.89%)为媒介,每150g上添加松针、梧桐叶粉各 7.5g,15g,4个试验土柱号分别为SCC3,SCC5;SBC3,SBC5,接种岩溶土壤微生物群落后,于 恒温室内进行培养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淋溶液的电导值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及性质 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淋失总量SCC3为540.7mg,SCC5为1522.9mg;SBC3为 383.2mg,SBC5为563.5mg。同时,土壤环境中Ca+的释放总量SCC3为145.7mg,SCC5为 288.7mg; SBC3为170.0mg,SBC5为167.9mg。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下伏碳酸 盐岩的溶蚀量排序为SCC5>SBC3>SCC3>SBC5,表明两种不同植物凋落物经微生物分 解,产生不同质和量的DOC,并导致土壤环境中 Ca+释放的差异和不同的岩溶效应。从而初步揭示不同有机碳分解导致DOC淋失的差异性,以及DOC对岩溶动力系统的驱动。这与A.Heyes和T.R.Moore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9.
库车盆地的沉积物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芳强  丁勇  王辉 《新疆地质》2000,18(3):252-257
库车盆地的沉积物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把库车盆地的沉积充填大致分为5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岩相特征,得出对盆地的沉积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其次是分析了沉积物物源特征和各阶段的砂岩骨架矿物成分,阐述了砂岩的岩石瞠特征,并与已知构造背景的砂岩矿物组分进行对比,推测了库车盆地的原岩类型及盆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00.
早第三纪三水盆地的充填序列及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水盆地位于北东向恩平-新丰断裂带与吴川-四会断裂带之间,经历了白垩纪的左旋压扭拉分和早第三纪的右旋张扭裂陷作用。早第三纪的盆地演化具有幕式裂陷作用的特点,先后经历右旋张扭、右旋走滑-伸展和左旋挤压等3个构造幕,分别形成了I(IA、IB、IC)、Ⅱ、Ⅲ等3个构造层序,代表着盆地早期列陷(初始裂陷、湖盆扩张、快速充填)、晚期裂陷和萎缩等3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