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0篇
  免费   2129篇
  国内免费   2590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386篇
地质学   10632篇
海洋学   50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8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456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543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是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南缘和腹部)的主要生产层段,但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运用露头、录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研究三工河组四级层序格架下物源、沉积体系类型、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物源变化、古地貌演化、构造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腹部早侏罗世沉积环境格局及充填过程。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古气候相对湿润。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及腹部形成了宽缓的大面积汇水区,发育来自西部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东部克拉美丽山的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来自天山造山带的毯式浅水扇三角洲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5大沉积体系;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小而陡的汇水区,南侧发育来自天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扇三角洲,北侧发育来自扎伊尔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2大沉积体系;受古气候、沉积基准面和沉积作用的控制,三工河组二段1砂组为低位体系域,沉积基准面低,三角洲向湖延伸较远,砂体分布最广,向湖粒度变细;三工河组二段2砂组为湖侵体系域,三工河组一段为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分布范围次之;三工河组三...  相似文献   
902.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的沉积环境是深水沉积还是浅水沉积,这两种观点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其焦点主要是关于对观音桥段介壳化石的不同认识。在数十年的学术讨论中,双方都试图从不同方面来证明各自的观点,但至今依然没有得到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通过对古生态学、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砾屑灰岩成因讨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为深水沉积的观点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03.
通过1:250 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904.
阐述了山西省绢、白云母矿分布特征、含矿岩系及含矿岩石类型,确定了4套含矿岩系,4种含矿类型.经初步选矿试验证明,均为较难选矿石.  相似文献   
905.
离龙类是热河生物群具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在辽西等地广泛分布,而冀北地区作为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产地,在白垩纪地层中尚未发现离龙类信息.本研究在冀北滦平盆地确认了离龙类化石的存在,化石为满洲鳄未定种和离龙类未定种,产出于九佛堂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此次发现填补了河北省早白垩世离龙类化石的空白,为研究冀北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北方热河生物群离龙类地理地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6.
为了探究上扬子海盆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沉积环境、明确四川盆地西南缘金坷村筠连地区有机质页岩沉积层位,通过对金坷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识别出自晚奥陶世凯迪阶WF2带至早志留世埃隆阶LM6带的9个连续生物带及组合.认为金坷村地区是上扬子海盆最早进入前陆期的地区,时间为鲁丹阶LM1期.金坷村剖面与其北部的新地2井、宁211井、威202井生物地层对比发现,自南向北黑色页岩笔石带上限自LM6延伸至LM9,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金坷村剖面富有机质页岩层位于WF2-LM4带,厚度20.6 m,为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07.
黔中乌当盆地阶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玺  陈文奇  宁凡  郑军  罗维均  周涌 《地理研究》2020,39(6):1242-1254
黔中乌当盆地是贵州省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四级河流阶地清晰地记录了新构造运动中区域地壳抬升和盆地演化。通过阶地沉积物砾组统计、粒度分析、光释光(OSL)测年,探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结果显示,阶地砾石排列指示盆地水系古流向与现代河流基本一致,砾石磨圆度变化大,分选较差,岩性继承了区域地层。砾石组合特征反映了构造抬升期盆地内强烈的冲刷剥蚀。漫滩沉积物粒度表明盆地在稳定阶段河流水动力整体呈增大趋势。T4和T3发育阶段区域以冲刷剥蚀为主并塑造了盆地雏形。T2阶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177.4 ka~87.6 ka)表明中更新世末期持续数万年的沉积夷平作用使盆地基本成型。T1阶地形成时代约25ka,指示了黔中地区最近一次构造抬升和盆地的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908.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海洋上混合层深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混合层深度是海洋上层热力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结合南海南部海区一连续温盐深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以海洋表层温度和风应力为输入,以温度差值判断方法计算所得上混合层深度为输出,采用BP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2种方法进行训练,建立了南海南部海区的上混合层深度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实验显示,两种模型仿真结果与温度差值方法计算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8m、3.09m,线性相关分别达0.87、0.91,绝对误差分别为2.80m、2.37m,相对误差分别为9.40%、7.40%.这一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精度较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上混合层深度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0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主力气源岩太原组、山西组煤系地层热成熟史的研究对本区天然气充注过程和有利目标区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研究区烃源岩评价和一维、二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对单井以及研究区内二维剖面、平面进行了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在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中侏罗世以后,烃源岩持续埋深,早白垩世末期至最大埋深(4000m左右),绝大多数的天然气都在这一阶段生成,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以后只有少量天然气生成;(2)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源岩最大累积生烃强度可达到2200×10^8m^3/km^2,对现今天然气的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10.
根据板东构造板东4井等长兴组钻探资料,对长兴组的生物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板东构造长兴组储集岩有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综合储集岩物性特征、区域钻、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总结了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及模式各部位所对应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地震响应特征、反演等技术建立了长兴组储层识别模式,利用对应速度、Landmark属性提取的储层有效厚度经计算机网格化编制出了长兴组储层厚度分布预测图,与钻测井厚度对比,证实板东4井生物礁为点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