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3篇
  免费   1657篇
  国内免费   2301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6887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2956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132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7年   5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北省坡底、西台峪小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2个小流域实验站监测资料,在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上,分析流域泥沙与降雨特性的关系、流域植被对产输沙的影响以及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输沙模数与降雨侵蚀力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土壤因子、坡度因子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度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流域产输沙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珠江流域的枯水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毛革 《水文》2008,28(3):65-66
本文简述了珠江下游控制站枯季径流特点及珠江流域枯水研究概况,对珠江枯水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珠江枯水研究的重点:开展人类活动对枯水径流的影响研究及枯水水文气候研究,同时指出,为指导流域的防旱抗旱工作,需建立枯水水情数据库及枯水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3.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4.
对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和野外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自阿尔金断裂带向NW方向依次出露三危山-双塔断裂、大泉断裂和红柳河断裂。这些断裂近于平行,且同为左行走滑断裂,具有相似的展布特征,空间走向均为NE40-50°,断裂系末端均发育“树枝状”分支断层.在断层夹块之间形成“多米诺”构造,构成了北山地区主要的构造样式。断层谷地沉积物分析和断层泥ESR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三危山-双塔断裂形成于上新世(N2k),大泉断裂形成于早更新世(1.2-1.5Ma).而北山地区分支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活动在400ka之后。对北山地区断裂构造几何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系晚新生代以来向NW方向的侧向扩展.是阿尔金走滑边界重要的生长方式。北山地区特殊的走滑构造组合样式.使该地区的构造变形难于在某条断层上聚集能量,而分散在若干条次级断层上的位移量又微乎其微,该地区成为“最稳定的活动区”。  相似文献   
25.
我们根据南部大洋大西洋区南纬 53°活塞岩心分析结果重建南大西洋全新世南极表层水变化史。此岩心沉积速率较高 (全新世平均值为50 cm/ 1 0 3a) ,且位于亚南极的南大西洋 ,适用于古气候研究。钻位位于现代极地前缘带( PFZ)以南约 3°,冬季海冰边界以北约 2°。利用硅藻转换函数、硅藻内有机质的碳和氮同位素、粗粒沉积物 ( >1 50 μm~ 2 mm)中放射虫、有孔虫和浮冰碎屑相对丰度 ,对硅藻和有孔虫的氧同位素、二月表层海水和海冰盖层温度进行了测定 ,提供了 50 0 0 a BP表层水特征急剧变化的证据。1 0 0 0 0~ 550 0 a BP粗粒沉积物 ( >1…  相似文献   
26.
直立式防波堤堤头在斜向波浪作用下波浪力的计算在现行的技术规范中尚属空白。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给出了堤头结构设计所需的波压分布图,指出了波浪入射方向和地形对堤头所受波浪力的贡献有时可以超过波高和波周期,根据现行规范按波浪正向入射计算堤头所受的波浪力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7.
北黄海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环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黄海盆地是晚中生代和早新生代形成于东北亚陆壳之上的一系列NE-SW向裂谷盆地中的一个,以新生界盆地迭置于中生界盆地之上的双层结构为特征,盆地的演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为陆相沉积,其中上侏罗统深湖相沉积机能是盆地内的主要烃源层,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哺乳动物与气候波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全新世哺乳动物群有众多地点,并已作了详细研究,绝大多数地点有^14C的年代测定,全新世一更新世的界线,作者根据哺乳动物及^14C年代测定,在12-10kaB.P之间,可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层位,在10kaB.P。可作为全新世的开始,中国的全新世大暖期出现于8.5-3.0kaB.P。在此期间内的哺乳动物偏南种类似为明显,如亚洲象,苏门犀及爪哇犀等,在5.6-3.0kaB.P。这一时期内的气候波动剧  相似文献   
29.
30.
陈世荣 《海洋预报》1990,7(4):49-54
本文提出了气候平均值函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认为计算气候平均值应采用气候平均值函数,并应围绕要素的周期变化去进行。根据每个周期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都有全周期的平均值存在。因此,可以采用半周期的要素值计算出全周期的气候平均值。从而使有限年代的资料计算出的气候平均值可以代表更长年代的平均情况。也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所计算的气候要素的振动状态及演变趋势,以及所计算的气候平均值大体代表的有效年代及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