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哺乳动物与气候波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全新世哺乳动物群有众多地点,并已作了详细研究,绝大多数地点有^14C的年代测定,全新世一更新世的界线,作者根据哺乳动物及^14C年代测定,在12-10kaB.P之间,可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层位,在10kaB.P。可作为全新世的开始,中国的全新世大暖期出现于8.5-3.0kaB.P。在此期间内的哺乳动物偏南种类似为明显,如亚洲象,苏门犀及爪哇犀等,在5.6-3.0kaB.P。这一时期内的气候波动剧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地理分布与划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正>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地理分布,根据已故的著名学者裴文中教授(1957年)的意见,划分为四个区域,除了南、北二大区域之外,东北区是北方区的一个侧枝及过渡区——淮河区。近年来,根据周明镇等(1978年)的工作,认为斐文中所指“巨河狸-四不象鹿动物群”是一个在层位上被搞混乱了的概念。所谓巨河狸(即杨氏河狸)产自中新统,而四不象鹿则为更新世化石。作者认为这一搞混的概念,有其历史原因,但裴文中所述的淮河过渡区是客观存在。随着近年来发现地点日渐增多,证明从中更新世开始,就已经有过渡区的动物群存在。例如安徽和县人动物群,就是中更新世期间的过渡动物群,所以在涉  相似文献   
3.
中国几个主要哺乳动物地点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宏祥 《地层学杂志》1993,17(3):161-170
<正> 中国的第三系—第四系界线的讨论和第三系、第四系剖面的研究,历史悠久,发表过不少论文。30多年来的工作大致在几个方面较多:1.黄土沉积剖面;2.河湖相沉积剖面;3.洞穴沉积剖面;4.海相沉积及滨海相平原沉积剖面。在磁性地层学方面研究及划分第四纪下限,有三种不同的划分:1.地层段的下限与奥特威亚时底界一致,大致是190万年;2.以松山/高斯转换的位置,约248万年;3.上限同高斯顶界一致(248万年),下限在3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西藏札达盆地的上新世地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正> 1976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组(张青松、王富葆),在阿里地区札达县香孜农场采得小古长颈鹿的上颌化石,同时在札达、香孜和曲松等地,系统采集了孢粉样品和其它动物化石,为研究札达盆地湖相地层的时代、沉积环境及西藏高原的隆起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期间中国南北两大动物区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宏祥 《地层学杂志》1994,18(4):248-254
中国第四纪期间的哺乳动物,可划分为南、北两大动物群,在两大动物群之间,存在过渡地带动物群。过渡地带的动物群,晚更新世的有河南新蔡、安徽五河戚咀及江苏武进;中更新世地点有安徽和县、巢县银山、河南南召及江苏南京汤山;早更新世地点有安徽巢县银山下部堆积、陕西蓝田公王岭及汉中盆地的勉县。裴文中(1957)首先提出淮河过渡区的存在,周明镇等认为不存在。事实上过渡地带的南、北混生动物群是存在的,过渡地带的范围大小及地点是随着地史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四不象鹿是过渡地带生活的一种特殊动物,而众多的古人类化石在过渡地带发现,也是这一地区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6.
华南巨猿动物群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华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性质与划分等方面的研究,有关学者涉及不少,发表了不少论文。已发现的含巨猿哺乳动物群,共有六个地点,它们是广西柳城巨猿洞、大新黑洞、武鸣、巴马、湖北建始高坪及这几年刚发见的四川巫山。除了广西境内的四个地点之外,建始与巫山二个地点是属长江三峡峡谷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