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1篇
  免费   2996篇
  国内免费   4310篇
测绘学   442篇
大气科学   610篇
地球物理   1020篇
地质学   15415篇
海洋学   85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85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06篇
  2015年   723篇
  2014年   1079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909篇
  2011年   985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496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50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5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962.
新疆昆仑山乌斯腾塔格—喀拉米兰地区晚三叠世植物群Drepanozamites nilssoni-Otozamites indosinensis-Thinnfeldia nordenskioldi-Glossophyllum sheisense等的首次发现,揭示了该地区中国南方型晚三叠世植物群的面貌.对研究新疆南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国地层区划及晚三叠世植物群地理分区、以及板块构造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3.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廷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本上可与北秦岭地区的古生代斜峪关群相连接,在研究区内与北秦岭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沟群,呈以寒武系为核心、两翼为奥陶系火山岩的复式背斜构造。解体后秦岭群呈断续相连的古老岩块,向西可与祁连中间隆起相衔接,丹风群向西延展可伸入祁连造山带的陇西一带,初步认为陇山群与走廊过渡带内的古老隆起相当。据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及其火山岩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从秦安至宝鸡,有近100km的基性枕状熔岩带,并依其相伴产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似)堆晶岩、辉绿岩墙及硅质岩等岩石组合单元,认为属与北祁连和北秦岭北带相当的蛇绿岩带。西延的丹凤群亦主要为火山岩(包括枕状熔岩)与超镁铁岩等岩石单元组成的蛇绿岩带。据此提出,北秦岭与北祁连不但是相互连接的,而且具有中间为古老隆起(秦岭群)岩块、两侧为早古生代火山岩(蛇绿岩)带的相同构造格架组合型式,同为我国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带产物。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各岩群皆以拉斑质(TH)+钙碱质(CA)岩石系列组合为主,部分岩群的钙碱系列呈双峰岩套特征,显示为岛弧或岛弧初期与裂谷末期阶段活动构造背景。依区内已知超镁铁岩体多呈断裂构造及其旁支系统产生情况,提出为岛弧根部或上地幔物质,受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沿断裂上升就位机制所形成。此外,对区内已知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矿床类型、特征和成矿规律等进行了研讨,提出它们的岩控和时控特征和一些发现新矿床可能性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964.
新疆中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扎摩克提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摩克提组位于中库鲁克塔格震旦系上统底部,由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构成韵律武沉积,为不完整的玛鲍序列.砂岩层底面普遍发育槽模等底痕.有些砂岩呈纹层状,并有滑动构造和包卷层理等.构成砂岩的碎屑颗粒分选性差.根据粒度分布概率图、C-M图和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及Sr/Ba比值、硼含量等显示,该组形成于淡化海槽中.  相似文献   
965.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966.
冀中中奥陶统高频率旋回层序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及路线观察,河北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群的高频率旋回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并与层序地层学术语可以对比,由低到高为;六级旋回──韵律层;五级旋回──准层序;四级旋回──准层序组。这些由米兰柯维奇驱动力所控制的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具有不同岩石组合特征,反映了高频率旋回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67.
湖北省栖霞组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及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结构、构造及生物碎屑含量等特征,将本区栖霞组分为3类微相:A.生物碎屑灰岩;B.灰泥岩;C.具水平层纹的含炭质泥质细生物屑灰岩(泥灰岩).在剖面上,这3类微相组合成CA、CB或以C微相为主的韵律.不同韵律纵向上有规律的叠置常构成厚约10余米的沉积旋回.根据沉积旋回在垂向上的更替,在本区栖霞组内可识别出4次较大的海平面变化,周期约3My.通过与同期泛大陆北方各大陆上所发育的旋回层的对比,作者认为本区栖霞组内的4次海平面变化属三级海平面变化,对应4个三级层序,为全球冰川性海平面变化的结果,可与同期北美大陆上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  相似文献   
968.
蔡开运  史中华 《现代地质》1994,8(3):273-280,T002
在冀北丰宁、沽源、赤城一带的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发现有不同形态的铁质及玻璃质微球粒。经电镜扫描及外貌结构构造的鉴定,显示有熔融、碰撞、逸气、旋纹、冷疑、收缩等特征;经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认为是宇宙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69.
阿希地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4个岩性段均由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各岩性段火山岩的金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着显著差异,与金矿成矿关系不尽相同。其中的酸性凝灰岩段金元素平均值110.6×10-9,最高值18000×10-9,浓集克拉克值28,标准离差228,变异系数2.06。该岩性段是阿希地区各种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970.
华北地台北缘中晚元古代地壳运动分为燕辽旋回(18~8.5亿a)、满家滩旋回(8.5~6亿a)。燕辽旋回为本区中、晚元古代坳拉谷发生发展消亡阶段,即地台第一盖层沉积地槽中晚元古代洋壳形成阶段。此阶段的白云鄂博亚旋回(18~14亿a)伸展裂陷作用为坳拉谷发生发展期,形成长城系;什那干亚旋回伸展拗陷作用为坳担谷发展萎缩期,形成蓟县系;汛河亚旋回收缩拗折作用为坳拉谷萎缩消亡期,沉积青白口系。地台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满家滩旋回地槽区向地台俯冲作用使地台第一次抬升隆起遭受剥蚀,仅在局部坳陷沉积震旦系、地台北部边缘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